回到旧地的古诗词 怀旧同学情的古诗词( 五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①妆:打扮 。
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
2、第2课《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胜日:好日子 。
②泗水:河流名 。
③光景:风光景物 。
④等闲:随意 。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
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
3、第29课《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①乞巧:七夕 。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
4、第29课《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
②长河:银河 。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每晚孤独【小学四年级】上册:1、第5课《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①题:书写,题写 。
②西林:西林寺 。
③缘:因为 。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所有古诗及诗意百科名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作于763年(广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
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 。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 剑外忽传收蓟北,(2) 初闻涕泪满衣裳 。
(3) 却看妻子愁何在?(4) 漫卷诗书喜欲狂 。
(5)白日放歌须纵酒,(6) 青春作伴好还乡 。
(7)即从巴峡穿巫峡,(8) 便下襄阳向洛阳 。
(9)[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1)闻:听说 。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
收:收复 。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
763年被官军收复 。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
(3)涕泪:眼泪 。
(4)却看:回头看 。
妻子:妻子和孩子 。
愁:忧愁 。
(5)漫:随意地,胡乱地 。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
(6)白日:白天 。
放歌:放声高歌 。
纵酒:纵情饮酒 。
(7)青春:指春天的景物 。
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诗人 。
(8)即从:立即从某地到某地 。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嘉陵江上游 。
穿:穿过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
(9)襄阳:今属湖北 。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
[2]作品译文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
[3][编辑本段]诗歌格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