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彦采风诗词 魏紫牡丹 采风诗词( 二 )


匆匆别后,海阔天空,何处来相逢 。
昨日花前,明月似酒,梦聚小桥东 。
忆秦娥 客车急 。
归乡路上柳絮白 。
柳絮白 。

【秦玉彦采风诗词 魏紫牡丹 采风诗词】

二泉残月,冷风飘雪 。
断桥别后山水隔 。
苏堤柳外常相忆 。
常相忆 。
南屏夕照,湖边春色 。
采桑子 红叶是花片片凉,今日重阳 。
梦里潇湘 。
菊花愁思一夜霜 。
独上高楼望琼芳,江上秋光 。
玉箫歌长 。
灯火南方夜未央 。
点绛唇 春雨和风,展开千里翡翠草 。
黄鹂儿巧 。
不知人将老 。
茫茫红尘,愁恨有多少 。
花前好 。
月下低笑 。
不管离别到 。
减字木兰花 一江春水 。
离人看来都是泪 。
才遇相知 。
姮娥就敛新月眉 。
花催人醉 。
风露无情凋零梅 。
黄昏雨时 。
一片寒心归山西 。
浣溪沙 西湖兰舟卷画帘 。
玉笛徐徐似人谈 。
二月春色满江南 。
苏堤随风展纸砚,南屏望云正收帆 。
春光如水水如环 。
卜算子 想见不得见,想近不得近 。
娉婷夜夜谁来怜,望嫦娥、年年恨 。
少才少烦恼,多情多苦闷 。
莫道人间春风好,春风里、梅花尽 。
点绛唇 西江柳垂,随风起舞如纤手 。
泪滴红豆 。
人比柳丝瘦 。
自从别后,新眉寂寞皱 。
望月勾 。
弯曲成流 。
谁可怜绿袖 。
点绛唇 曾经是伴,举目云端南飞燕 。
人生梦幻 。
易做壁上观 。
轻叹缘分,薄如昙花瓣 。
恩爱远 。
愁恨谁管,唯梦中相见 。
鹧鸪天 杏花沽酒邀嫦娥 。
中秋明月总情多 。
...
古代诗词中采风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据《礼记.王 制》记载,古时有天子命专人赴民间收集歌谣之制,即所谓“命太师陈 诗,以观民风 。
”东汉?郑玄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观之 。
”又《汉书?艺 文志》记曰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 所以视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后将此采诗以观民风的作法称为采 风”或“采诗”,并引申作为君主关心 民情的典故 。
唐?元结《舂陵行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
”又,唐?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 呈陆宰》:“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 。
”唐?孟郊《读张碧集》:“谁作采 诗官,忍之不挥发 。

杨其力简介采风是指一些文学、摄影等各方面的爱好者为了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所特定的词汇,采风是针对这些人用的 采风”的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中的“风”字 。
在我国古代,“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 。
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 。
公元前五百多年时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约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 。
再翻阅历史文集的时候,发现古代的诗词歌赋的文体形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注明了采风 。
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
最后关于“采风”我又请教了陈瑞老师,他的解答让我对“采风”这个词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
“采”就是采集、收集、整理的意思,而“风”指的是古代“风、雅、颂”中的“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
对于“雅”和“颂”也顺便了解了一下 。
人们对“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
分为《大雅》和《小雅》 。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
也有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