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收入》读后感100字

《基本收入》读后感100字
文章图片

《基本收入》是一本由[英]盖伊·斯坦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基本收入》读后感(一):安全感的不平等
刚开始看的时候,一种极其的难过迅速占领情绪,以至于有两个星期都很想看又不敢继续看这本书——我太想生活在一个有基本收入的世界了,也太想大家可以生活在一个有基本收入的世界了 。还好后半本里有很多内容在前面几章零星都讲了一些,自己也可以更抽离出来看这件事,毕竟这个愿望的实现尚遥遥无期 。
比起对于经济贫富差异的缓解,基本收入的阐述为我揭开了另一重不平等——安全感的不平等,攫取了大量经济、政治利益和话语权的群体,和生活预期充满不确定的群体,两者在安全感的感受和获得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将导致更大的行为差异与不安的陷阱 。
由此延展出来的、对于类基本收入项目评价的标准也是一套令人着迷的体系:
“唯有能改善社会上没有安全感群体的受保障程度,才是符合社会正义的政策 。”
“如果一项政策对特定群体施加某些未同步对社会上最自由的群体施加的控制,这项政策就不符合社会正义 。”
《基本收入》读后感(二):随意想象中国基本收入试点计划
读完《基本收入》,感觉发放基本收入在中国是可行的,至少可以开展试点计划 。首先,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展开设想 。中国虽然已经消除贫困,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乡镇肯定还有很多 。第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一般偏低,选择高于收入中位数的金额,持续两年定期发放给所有居民,对财政支持要求不会太高,资金或许可以通过扶贫专款和外部援助解决 。第二,此类地区人口流动性较低,且常驻和常年在外的人较为稳定,可能还存在空心化现象,很适合观察基本收入对居民(尤其是非经济活动人口)生活和地区年龄结构的影响 。第三,国内长期存在基层扶贫机构,有众多拥有经验的扶贫工作者,应该可以找出适合实施计划,可保证有专员持续调查,甚至能设立经济咨询处的地区 。第四,倘若开展试点计划,原有扶贫项目可以部分被取代,而投入在保留项目的资金或许也能减少,此外,在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通过正规银行拨款给所有参与者,可以降低贪腐(拦截专款)和暗箱操作(随意评定或取消福利资格)的风险 。第五,国内基本收入试点计划应该是极少的(如果不是没有),也就缺少相关经验,而开展计划可以部分填补该领域的空缺,亦可为扩大试点范围乃至全面实施新政提供参考 。接下来从经济发达城市展开设想,这应该会更为复杂,以下分析以深圳为例 。第一,深圳人口流动性大,非户籍人口比重大,若在制定计划时,排除非户籍人口,就无法全面了解基本收入在城市会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社群效应 。第二,若计划包含在深超过一定时间(如半年)的所有常住居民,所需额外财政资源或许可以通过放弃无谓修路,增强企业税务审查,取消部分大中型企业某些税务补贴等方式获取 。第三,深圳存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其他在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工作的人,倘若拥有基本收入,人们就可以更自由地安排时间,更积极追求个人发展,更有条件选择满意的工作,以及反抗压迫和争取权利,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整体社会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从全局视角看,中国开展试点计划也有优势和益处 。其一,政府开展计划需要面对的民间阻力应该不大,且能精准跟进参与者情况,完成详细的调查报告 。其二,中国或许能因此事提高国际声誉,为全球基本收入研究和推进工作做出贡献 。这些是我读完书后产生的初步设想,要说完整的理论支持和切实的行动方案,都还没有,当然我也不指望短期内能解决问题 。基本收入值得继续了解和思考,也许还会发展成具可行性的政治实践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