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龙门石窟古诗词 古诗词咏唱( 二 )


...
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有哪些?1、七律·龙门石窟观后(新韵)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
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 。
遥想旧时宏盛貌,堪怜今日朽残颜 。
何当运用高科技,一举整容同复原?2、 五古·忆甲申年牡丹时节谒龙门石窟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 。
3、 七绝·观龙门石窟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 。
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4、 七律·游龙门石窟有感(新韵)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 。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 。
独运匠心书绝唱,巧夺神韵化青斋 。
中华文化承千古,世界珍稀兴未衰 。
5、五律·咏龙门石窟洛阳名胜地,伊阙好风光 。
照影青山俊,牵思碧水长 。
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 。
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 。
6、龙门石窟(新声韵)千年道场数龙门,造像剥蚀岁月深 。
绝壁雕成龛窟洞,铭文荟萃魏碑林 。
远瞻八丈仰天佛,近察三分罗汉群 。
伊水湍湍山脚下,洛阳处处满游人 。
7、 七律·游龙门石窟万里扶摇日一轮,悠悠兴致访龙门 。
摩崖细赏碑千品,石窟诚参佛万尊 。
魏骨唐风堪证史,残头断臂却惊魂 。
五湖四海烟霞客,来看荒山劫后痕 。
8、 七律·龙门石窟伊水悠悠万古流,两山对峙鸟鸣啾 。
龙门旖旎彩虹跨,遗产精华美景收 。
佛像庄严十万立,窟龛鳞次几千留 。
神工鬼斧实堪叹,四海宾朋来往稠 。
9、七律·游龙门石窟景区胜景龙门冠洛阳,青峦两岸碧波长 。
西坡石窟丹青茂,东麓白园诗赋香 。
佛有千尊风可蚀,功垂万世德能芳 。
钟情太傅高眠地,山寺桃花百鸟翔 。
10、 七绝·龙门石窟观感千姿百态壁空悬,喜怒悲欢各展颜 。
顿感仙班神鼎沸,如何庇佑世人安?11、七绝·龙门石窟外景两岸青山映水悠,虹桥横跨过轻舟 。
穿梭游客忙取景,飞瀑流光照燕鸥 。
七绝·题龙门石窟佛像广袖霓裳多逸骨,形神奕奕若天裁 。
应知此地有佳处,千百相邀下玉台 。
...
描写龙门石窟的优美句子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 。
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 。
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 。
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 。
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 。
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 。
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 。
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 。
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 。
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 。
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 。
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 。
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侧,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 。
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 。
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 。
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 。
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 。
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 。
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侧,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 。
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 。
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