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写咏月的古诗词 李白咏月诗( 四 )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 。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此诗堪称望月怀远之代表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 。
欲赠离居者,徘徊秋汉斜 。
”此诗写美人用手揽起月光想赠给客居异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赠送,为此,她徘徊不定,想象更是奇特大胆,与唐代诗人李冶的诗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明月夜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
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 。
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话故事中后羿之妻 。
后羿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宫 。
在众多吟咏嫦娥的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此诗写嫦娥独处月宫,孤寂凄凉,长夜不寐,她应悔恨当初不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 。
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思人,或以为是悼亡,或以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 。
笔者以为,对此诗有何寓意,解诗者大可不必像科学家那般论证坐实,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
不是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 。
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
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 。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 。
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
”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 。
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但诗中皆问而不答 。
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话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 。
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
此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
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咏月诗也美;月亮是永恒的,诗人咏月也是永恒的 。
tenten666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ichinlan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