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词 苏轼在杭州的生平( 三 )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非常好看 。
后来天色转阴,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晴天的西湖 。
这样,饮酒未尽,晚雨留人入醉乡,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 。
诗人心与景会,他屡遭贬谪,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 。
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
我想,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 。
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 。
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下起雨来,雨雾迷漫,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 。
苏轼和父亲苏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
此外,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 。
以美人喻美景
苏轼写的西湖风景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望湖楼醉书(其一)【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夜泛西湖五绝【宋】苏轼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
(原注: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
苏轼写的西湖风景诗就视不见空茫然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望湖楼醉书(其一)【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风恬浪静光满川,欲落未落景特奇,望湖楼下水如天,皆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湖光非鬼亦非仙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
须臾两两入寺去,山色空蒙雨亦奇,看到苍龙西没时 。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
(原注:湖上禁渔 。
夜泛西湖五绝【宋】苏轼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
三更向阑月渐垂 。
明朝人事谁料得...
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1)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
(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2)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
(3)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
(4)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
(5)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
谁有所有苏东坡写关于西湖的词和在杭州写的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 。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 。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