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诗词试题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十 )


3个一级行政区域涉及安徽境内8个郡(国),共置69个县(国) 。
三国时期,安徽境内分别为魏、吴国所设扬州及魏国徐、豫4个州分领 。
吴国扬州涉及安徽境内新都、庐江、丹阳3个郡在江淮南部及江南地区所设19个县 。
两晋南北朝时期,仍实行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
西晋仍为扬、豫、徐3个州,分管安徽境内的74个县 。
其中,扬州涉及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及西晋末年新置的历阳共6个郡所设45个县;徐州涉及临淮、彭城、下邳3个王国所设6个县;豫州涉及汝阴、安丰2个郡及沛、谯、梁3个王国所设的23个县 。
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含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先后占领,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
东晋收复淮北地区,徐、豫2个州仍为常制,但东晋时期主要仍为扬、徐、豫3个州分领 。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 。
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为北齐、北周先后占有 。
在南朝沦丧北方领土期间,安徽北境则先后为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据有 。
隋前期废郡,整饬各级区划和管理体制,实行州、县二级管理体制 。
今安徽境内设55个县,涉及颍、亳、宋、陈、徐、宋、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17个州 。
大业初,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管理体制,并恢复汉州刺史分巡制度 。
今省境内设50个县,涉及3个部州15个郡 。
唐前期,废郡改州,实行州、县二级管理体制 。
贞观初,今安徽境内初设85个县,涉及33个州 。
贞观元年(627年),撤并涡、沈、信、成、文、谯、仁、谯(又称北谯)、化、方、巢、蓼、霍、严、高(智)、南豫、猷(含南徐)、桃、池19个州41个县,保留调整为44个县,涉及15个州,涉及河南、淮南、江南3个道 。
中唐时期,道正式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实行道、州、县三级管理体制 。
天宝年间,改州为郡,则实行道、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
不久,复郡为州 。
晚唐时期,今境内仍设55个县,涉及15个州(不含朱温所设辉州),为4个节镇分领 。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的小王朝分领,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和南唐国所据有 。
五代中期至后周前期,淮北地区设13个县,后周据有江淮地区后,设25个县1个军,吴国据有江淮、江南地区,在今境内设41个县,涉及10个府、州,为德胜、清淮、宁国3个军及江都府分领 。
北宋时期,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不带县的军、监)三级管理体制 。
今安徽境内先后设64个三级行政区划(62个县2个监),先后涉及4个府13个州8个军,计25个二级行政区划,分属5个路 。
宋、金对峙期间,南宋初领全省,后以淮河为限与金国对峙,江淮地区常为战场,北方先后为金国(含伪楚、伪齐)、蒙古汗国和元朝所据 。
南宋先后在省境内设51个县2个监,涉及3个府8个州7个军,计18个二级行政区划,为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路分领 。
早期,南宋还领有淮北地区的顺昌府、宿州等二级政区 。
金国(含伪楚、伪齐及金亡后的蒙古汗国)在安徽境内设16个县,涉及7个州,为2个路分领 。
元朝实行行省、路(府、州)、散府(州、军)、州(县)四级管理体制 。

【庐江诗词试题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今安徽境内设60个县,涉及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