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诗词试题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九 )


另一首《游齐山寺》曰:“词韵险绝兹所骇,何特杜牧专当年”(均自《光绪贵池县志》),也是不忘杜牧 。
与梅尧臣同时齐名的苏舜钦,途经池州游齐山,有《过池阳游齐山洞》、《重过齐山清溪》两诗 。
前首曰:“杜郎风流杳何处,祗有此山仍号齐 。
”后诗曰:“翠微曾与客同游,涉险搜奇兴未休”(均自《齐山岩洞志》),也在鉴赏杜牧的登高诗 。
王安石过池州,有《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诗,首句曰:“齐山置酒菊花开”,是杜牧句“菊花须插满头归”变化而来 。
另一首《次韵吴中复池州齐山画图》曰:“不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 。
”更是不离杜牧 。
北宋史称“铁御史”的吴中复,在至和元年(1054)贬池州,当了三个月的知州 。
期间在齐山赋诗《齐山图》曰:当时齐映为州日,从此山因姓得名 。
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 。
行寻古洞诸峰峭,坐看寒溪数曲清 。
梦到亦须尘虑息,那堪图画入神京 。
这首诗也是对应秋菊,怀念杜牧,并刻于齐山上清岩上 。
另外,吴中复还有一诗写齐山,名为《览齐山寺陈鸿断碑》,这里不再赘述 。
科学家沈括的堂兄弟沈辽,生前隐居齐山,筑室曰“云巢”,有《初创二山诗》记其事 。
另作《左史洞》诗一首,首句曰:“万古齐山石,谁开左史洞 。
”是纪念杜牧为李方玄在齐山北坡凿洞取名一事(李方玄:以起居郎出任池州刺史,唐时,起居郎相当于周朝时左史之职) 。
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造访池州,在王哲(池州知州,曾作《齐山志》)陪同下游齐山,有《齐山呈王哲》一诗流传;苏轼挚友钱勰,晚年曾任池州太守,有《题齐山寺壁》一诗流传;被梅尧臣称为“李白后身”的郭祥正,有《翠微亭》一诗流传;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有《齐山怪石森耸,其西峰曰小九华》一诗流传 。
这些名家,也都是追踪杜牧,踏上齐山的 。
北宋另一些人物,慕名山而来,留摩崖石刻,使杜牧登过的齐山,更放光彩 。
如:有“包青天”之名的包拯,于至和二年(1055)冬,出任池州知州,次年登齐山,摩崖刻曰:“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庐江包拯希仁,富水吴几复照隣,琅耶王绰德师,同游齐山寄隐岩 。
”包拯还题名“齐山”二字,后由明池州知府何绍正刻于寄隐崖,现在属省级重点文物 。
曾做过青年苏轼上级的陈希亮、沈立二人,在齐山合有一方题刻,曰:“江东提宪郎中陈希亮,池阳太守郎中沈立,同提刑供备曹泾,至和甲午(1054)仲秋二十六日,偕游齐山石燕洞,谨题 。
”至今字迹仍清晰完好 。
(陈曾任凤翔知...
徽代表哪个省徽;代表的是安徽的古代的徽州简称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时期的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 。
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 。
古代 在原始社会末期,安徽境内的淮北、江淮地区为淮夷方国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江南地区则为吴越文化地区 。
尤其是舜、禹时代掌管刑法等大权的东方部落首领皋陶的后人被封于英、六,为东方偃姓部落所建方国及封国的始祖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的方国、封国为北方大国和南方的吴、越、楚等北上的大国所兼并 。
有的成为最早的郡、县,都邑也成为治所 。
秦推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所设县邑先后为九江、泗水、砀郡、陈郡、会稽(吴)郡等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所分领 。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又增置鄣郡、衡山、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可考的县在皖境内有25个县 。
汉初,安徽境内仍为楚、淮南等异姓王封地,后为刘邦改封的同姓王淮南(后分为淮南、庐江、衡山国,后又从九江郡分设六安国)、荆(吴国,后又为江都等王国)、淮阳、梁国等分领 。
后大部恢复为郡、县,并仍以郡(含王国)为一级行政区划,县(含邑、侯国)为二级行政区划 。
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设十三部州刺史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安徽地区分属豫、徐、扬3个州 。
3个州分领省境内所置74个县(国) 。
[3]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今省境内仍为扬、豫、徐3个州分领 。
其中,扬州涉及与安徽境内有关的丹阳(含宣城郡)、九江(含阜陵王国)、庐江(含六安王国)3个郡;豫州涉及汝南(含王国)1个郡和沛、梁(曾为砀郡)、陈国3个王国;徐州涉及彭城(先后为楚国、彭城郡、国)、下邳(先后为临淮郡、下邳郡)2个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