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赏析 杜甫古诗和赏析

杜甫诗词赏析 杜甫古诗和赏析

关于杜甫的诗歌应该怎样鉴赏? 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来讲 。
一、杜甫的叙事诗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
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
故当时号为‘诗史’” 。
《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
正如杨义所说:“杜诗的一大本事,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 。
”(《李杜诗学》下编) 。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
如前面提到的《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 。
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 。
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 。
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 。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
《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 。
《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 。
《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 。
《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 。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
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
3、抒情色彩浓郁 。
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 。

【杜甫诗词赏析 杜甫古诗和赏析】

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上 。
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
”对曹霸的怀奇才而不为世所用,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
在《羌村三首》中,写道自己回到家里后,父老们来慰问,说起世道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
”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老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