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赠诗词 投赠( 三 )


9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
10 .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
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
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
说明:这首诗形象地描写煮茶的过程,兼述茶的功用 。
煮茶,观其状,则为“莲珠”、“蟹目”、“鱼鳞” 。
听其声,则为“松带雨“ 。
茶汤的饽沫又呈现“翠”色 。
饮了这种茶,即使“千日醉”那样的酒,它也可以解 。
11 .惠山泉 皮日休 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兄尤迟 。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215031506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
”全诗是什么意思?“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
”的意思: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
全诗《木瓜》先秦:佚名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
赏析《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
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 。
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 。
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 。
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
”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 。
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 。
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 。
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 。
”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 。
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 。
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
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 。
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 。
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
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