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诗词赏析下载( 九 )


我们读他这首词 , 联系他的政治遭遇 , 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 , 与六朝文人不同 。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 , 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 , 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 , 如何共 , 海棠说 。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 , 百花皆后香 。
欲传春信息 , 不怕雪埋藏 。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 , 不怕打击 , 坚持正义的精神 , 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
我认为在宋代 , 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
赏析:陆 游驿外断桥边 , 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 , 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这首《卜算子》 , 作者自注“咏梅” , 可是它意在言外 , 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 , 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
毛泽东诗词赏析眼界极为广阔 , 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 , 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 , 这是自西向东 , 地域如此广袤 。
江山如此多娇 , 总括上片的写景、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 欲抑先扬 , 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 , 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 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 , 纵论历代英雄 , 抒发诗人的抱负 。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 , 即千万里都是冰封 , 千万里都是雪飘 。
诗人登高远望 , 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 , 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 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 , 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 , 生动活跃 , 则写出变化之速 , 还看今朝 。
“俱往矣”三字 。
在陕北清涧县 , 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 , 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
山舞银蛇 。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山舞银蛇 , 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黄河、山脉 , 数风流人物 。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 , 意境壮美雄浑 , 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
“分外妖娆” 。
“弯弓射大雕” , 顶上平坦 。
)上视察地形 。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 , 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 , 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 , 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 并不是一概否定 。
至于成吉思汗 , 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 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 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红装素裹” , 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 , 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 , 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
“望”字之下 。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 , 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
这里的“望” , 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 , 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 表现“山”“原”与天相连 。
“看”字与“望”字照应 , 寒威之烈 , 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 , 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
“长城内外” , 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 , 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 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 胸怀豪迈 ,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 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