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乡愁的古诗词 关于乡愁的古诗词

含乡愁的古诗词 关于乡愁的古诗词

思乡的古诗词十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除夜作 【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江外思乡 【唐】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
远望 【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
和三乡诗 【唐】高衢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
乡思 【唐】薛涛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
杂诗 【唐】王维君自故乡来 。
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
人日思归 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渭水思秦川》 岑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
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赠吴之山》王间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带有“乡愁”的诗句《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含乡愁的古诗词 关于乡愁的古诗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