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词教案 外国古诗词

外国诗词教案 外国古诗词

在山的那边 教案作者1957年出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1990任《诗刊》杂志编辑,1992-1994在英国做访问学者,回国后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等 。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
曾参与教科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 。
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 。
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
《在山的那边》是王家新在1979年写的一首诗,当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学生 。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
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经历“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 。
一. 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 2.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
二.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
三. 教学难点: 对“山”与“海”的理解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大山的画面 。
找一位同学口头描述怎样才能看到海景 。
现在我们和山里的孩子一起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
请打开课本(板书课题:在山的那边) (二).检查预习 1. 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连成一段话 。
2. 抽同学朗读课文 。
(三).整体感知 问:山那边到底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1. 教师朗读课文(同学们一定比我读得好) 2. 配上音乐有感情的齐读 。
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与情感的关系,重读与词语意思的关系 。
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 。
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 。
3. 默读诗歌,思考问题: (1).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山”象征困难,”海”象征理想) (2).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第一节:我的童年;我的向望和困惑 第二节:我长大后;拼搏和奋斗 。
(四).研读与赏析 “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
”这种理想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 请你把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找出来,细细品味 。
(自读课文) 揣摩诗歌语言的凝练而有丰富的内涵 。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引导) “铁青着脸” 。
拟人——颜色(表面);心情不好(实际) “种子” 。
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 “飘”——轻(意思);童年认识肤浅 “扎”——不懈努力;深(意思)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1) 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2) 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举成功,一旦失败怎么办?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不能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长的,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
(3) 用响亮的声调和喜悦的心情读最后几句,“是的……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此句有人生哲理,当愿望实现了,就高兴万分,你有成功的经历吗? 齐读并试背有哲理的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