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爱国诗词 爱国诗词( 二 )


南国烽烟正十年 , 此头须向国门悬 。
后死诸君多努力 , 捷报飞来当纸钱 。
投身革命即为家 , 血雨腥风应有涯 。
取义成仁今日事 , 人间遍种自由花 。
吉鸿昌《临就义前所作》 恨不抗日死 , 留作今日羞 。
国破尚如此 , 我何惜此头 。
三首爱国的诗歌(简短) 一篇爱国的文章、故事 五句爱国的名人名言范仲淹“先忧后乐” 宋朝的时候 , 有个政治家叫范仲淹 。
他从小心怀大志 , 希望为国家出力 。
他对人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 , 有益于国家的事 , 我就愿意做 。
” 有一年 , 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小官 , 见海水泛滥上岸 , 百姓受难 , 就提议修海堤 , 还亲自帮忙 。
不料母亲去世 , 他按规定回家服丧 。
可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 。
海堤修成了 , 当地人们感激他 , 把堤叫范公堤 。
几年以后 , 范仲淹进京城做官 。

【一篇爱国诗词 爱国诗词】

他看到不对的事就批评 , 结果得罪了人 。
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做出了成绩 。
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财产办了许多义庄、义田、义宅、不收钱的学校 , 救济穷人 。
可他自己的孩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
他写了一篇叫《岳阳楼记》的文章 , 作了回答 , 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 就是说 , 一个爱国爱民的人 , 要甘心情愿比别人先吃苦 , 比别人后享乐 。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 , 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
推荐一首爱国思乡的诗歌 并写出理由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 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展开红烛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 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 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 , 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
红烛啊!既制了 , 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 , 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 ,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 , 原是为烧的 。
既已烧着 , 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 你烧得不稳时 , 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 , 不息地流向人间 , 培出慰藉底花儿 , 结成快乐底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 , 灰一分心 。
灰心流泪你的果 , 创造光明你的因 。
红烛啊!“莫问收获 , 但问耕耘 。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 ,  原名闻家骅 , 湖北浠水人 , 中国现代诗人、思想家 。
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 。
1922年赴美留学 , 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学习 , 同时创作了大量爱国思乡的诗歌 。
1924年 , 诗人的诗集《红烛》出版 , 奠定了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
1925年诗人回国 , 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 曾参与创办《大江》杂志 , 同时与徐志摩等在北京《晨报》上开设副刊《诗镌》 。
1927年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工作 , 同年任南京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
1928年参与创建“新月社” , 和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 , 同年出版诗集《死水》 。
此后诗人放弃诗歌创作 , 埋头钻研学术 , 先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 ,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
抗战期间 , 诗人带领最后从北京离开的学生徒步前往云南 , 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教授 。
1944年加入民盟 。
1946年7月15日 , 诗人抗议国民党暗杀民盟党员李公仆 , 在李的追悼会上演说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 , 回家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枪杀 。
名作赏析这首诗写于192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