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爱国诗词 爱国诗词( 三 )


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 , 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 , 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 , 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 , 红红的 , 如同赤子的心 。
闻一多要问诗人们 , 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 , 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 。
一个“吐”字 , 生动形象 , 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
诗人接着问红烛 , 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 , 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 。
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 , 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 , 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 , 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
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
因为 , 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 。
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 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 , 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 , 一直歌颂红烛 , 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 。
红烛要烧 , 烧破世人的空想 , 烧掉残酷的监狱 , 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
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 , 它流着泪也要燃烧 。
那泪 , 是红烛的心在着急 , 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 , 流泪 。
诗人要歌颂这红烛 , 歌颂这奉献的精神 , 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
在这样的歌颂中 , 诗人和红烛在交流 。
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 , 探索 , 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 不计较结果 。
诗人说:“莫问收获 , 但问耕耘 。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 , 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 , 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
在诗歌形式上 , 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 , 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 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 。
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
可以说 , 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 , 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 , 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
收起
一首爱国诗歌 当然是岳飞的《满江红》了: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 仰天长啸 ,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 , 尤未雪臣子恨 , 何时灭驾长车 ,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百首爱国诗词出世一表真名世、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 ,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金错刀行》陆游10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鬓先秋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题 临 安 邸(林升)31、辜负胸中十万兵 , 百无聊赖以诗鸣 。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32、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33、捐躯赴国难 , 视死忽如归 。
——曹植《白马篇》34、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辛弃疾23、待他年 , 整顿乾坤事了 。
(屈原《离骚》)38、老骥伏枥 。
(唐·王昌龄《从军行》)43、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44、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王翰《凉州词》)45、烈士不怕死 , 所死在忠贞 。
(唐·柳宗元《韦道安》)46.死去无知万事空 。
”(辛弃疾《鹧鸪天》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书愤》陆游11!生子当如孙仲谋 。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50“拼将十万头颅血 。
《金错刀行》陆游9 , 无人会 , 空悲切、弃燕雀之小志 , 慕鸿鹄以高翔 , 一片丹心报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