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韶山诗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二 )


“遍地英雄”是昔日农奴的后代,遍地英雄下夕烟 。
此外,这两句诗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 。
也就在1927年,蒋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一时间反革命势力群魔乱舞,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开杀戒,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两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理所当然也是英雄 。
毛泽东亲眼看到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在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
如果说“红旗卷起农奴戟”是用凝重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行动,那么这浪句就是用高亢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精神 。
他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 。
久别回乡!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激情,但作为一位浪漫诗人 。
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因而,当他重归故里而不是乍出乡关、回首往事而不是憧憬未来的时候,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人: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尖锐激烈,他在故乡、在历史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力量 。
两句的重心集中在一个“敢”字 。
敢是胆量 。
他以年轻人血气方刚的热情踏上了征程 。
首先,它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精神 。
数十年来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 。
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 。
”首联中“咒”字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怅恨之情 。
”,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
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表明诗人对故乡怀有一片深情,也交代自己离别故乡已经很久了 。
“逝川”指三十而年前的岁月 。
“咒”字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叹,这个动词炼得极好,是勇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毛泽东对此忧心忡忡 。
尽管1959年,也是抒情 。
“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对上句“壮志”的具体说明 展开
《七律-到韶山》全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诗词注解释义韶山在湖南省湘潭县,是作者的故乡 。
一九二七年一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回到韶山 。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五月二十一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袭击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屠杀革命群众,这就是马日事变(旧时用韵目代日期,马日即二十一日) 。
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
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重返韶山,离一九二七年一月已经三十二年多 。
这首诗便是对于三十二年来的斗争和胜利的概括 。
注解〔别梦依稀咒逝川〕参看《水调歌头·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注 。
久别重归,又唤起了已依稀如梦的斗争和失败的回忆 。
〔戟(jǐ己)〕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
〔黑手高悬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 。
霸主,指蒋介石 。
本句和颔联出句,是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 。
〔菽〕豆类的总称 。
〔为〕因为 。
《七律·到韶山》诗句是什么(注拼音)?【拼音】《qī lǜ·dào sháo shān 》《七律·到韶山》máo zé dōng毛泽东bié mèng yī xī zhòu shì chuān ,gù yuán sān shíèr nián qián。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hóng qí juàn qǐ nóng nú jǐ,hēi shǒu gāo xuán bà zhǔ biān。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wéi yǒu xī shēng duō zhuàng zhì,gǎn jiào rì yuè huàn xīn tiān。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xǐ kàn dào shū qiān zhòng làng ,biàn dì yīng xióng xià xī yān。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原文】《七律·到韶山》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