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杜牧诗词 杜牧诗词( 四 )


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前人甚至说"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 。
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名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 。
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日齐山登高》、《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 。
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体的代表作 。
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 。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 。
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 。
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 。
此类为数不多 。
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统一 。
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
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朴简洁,精警动人 。
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 。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 。
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 。
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 。
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 。
二是借古讽今之作 。
诗人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
杜牧的江南春诗句是什么目录·杜牧·杜牧诗集·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杜牧生平·杜牧小传·现代人物 (1918—1983)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
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 。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
工行草书 。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