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论文 古诗词鉴赏( 三 )


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 。
描写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 。
④细节描写 :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
例如: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
又如: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 。
例如: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 。
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别枝:另一枝;社林:庙周围的树木)此诗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
⑥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飞 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
跪求2000字的 任意诗词鉴赏 论文~~!!! 毛泽东诗词赏析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