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中"反复"修辞方法的运用 修辞方法( 二 )


思念不止 , 表现着眷恋之深 , 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 , 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 前途是无望的 , 因此 , 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
可是 , 虽然前途无望 , 她却至死靡它 , 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 , 也只有忍受 。
所以 , 在这两句里 , 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 , 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
追求是无望的 , 无望中仍要追求 , 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
这些感情 , 好象在无穷地循环 , 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 , 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 , 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 , 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 , 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 , 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 , 这里是“不顾”的意思) , 昼夜常怀丝 。
何惜微躯尽 , 缠绵自有时 。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
不过 , 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 , 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 , 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 , 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 , 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 , 感情境界有差异 , 联想也更为曲折 。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 , 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 , 也不少见 。
如“思君如明烛 , 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 , “思君如夜烛 , 煎泪几千行”(陈叔达 , 同题)等皆是 。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 , 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 , 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 , 联想...
...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顶针、回环在诗词鉴赏中的...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 , 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 ,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 , 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 ,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诚信如一枝玫瑰 , 百花丛中她最美 , 美得无瑕 , 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 , 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 , 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 , 有了你 , 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 , 有了你 , 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 , 人类精神的缔造者 , 有了你 , 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 , 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 , 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 , 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 产生强烈的感情 , 引起共鸣.如:腾跃时 , 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 , 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 , 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 , 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 , 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 , 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 , 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 , 变得温柔起来;秋风 , 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 , 变得淡远起来.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 , 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 ,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 , 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 , 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 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 , 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 , 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 , 梦萦魂牵.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 , 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 , 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 , 多少次肝胆相照 , 多少次投桃报李 , 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 , 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 , 多少叮咛 , 多少呵护 , 多少孝心 , 多少无私.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 , 能吸引读者 , 启发读者思考 , 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 , 除引起思考外 , 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 , 能使论证深入 , 脉络清晰.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