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诗词讲义节选—诗说 中华好诗词大学季( 八 )


“坐”的本意是打官司,至少有原告和被告 。
至此,才对“坐”有真了解 。
古代诗词里有时用的就是本意 。
古代单音词为主,千万不要用现在的双音词去理解,词义一定要准确地把握 。
走进“围城”的第二把钥匙——识人 。
了解贾宝玉,先要了解曹雪芹 。
这两者不等,但有联系 。
诗歌也这样 。
李白的天才是写诗,在政治方面非常幼稚,两次政治赌注都失败 。
李白最吸引人的是平交王侯 。
再大的官,跟我平等 。
杜甫的性格很褊,固执到极点 。
杜甫肯定不如李白讨人喜欢,在长安十年,一无所获 。
杜甫是各体兼长的大师,他的诗歌都经过严密推敲,一字不能改 。
李白靠天才,有时写得比杜甫好,但平均下来,杜甫的实力略强于他 。
杜甫诗歌的力量植根于整个社会审美观的变化 。
他用很笨重的东西来讲,以丑为美,胆子很大,能写出丑恶的东西,造成心灵振荡,这跟时代的变迁有关 。
人跟诗歌、作品关系非常密切 。
走进“围城”的第三把钥匙——识世 。
对时代要了解,但绝不能形而上学 。
为什么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屈原?屈原是有些可以怀疑的地方 。
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没爱到这个程度,那时很多知识分子有奶便是娘,如苏秦张仪 。
大前提是中国内部斗争,秦、楚、齐,谁统一中国都一样 。
屈原这么执著的爱国思想,不大能够产生在战国,大一统的国家方有爱国主义 。
走进“围城”的第四把钥匙——识物 。
物的范围广,包括所有名物、制度,了解得越多越好 。
随着时代的推移,“物”会发生很多变化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东汉就不知道雎鸠的内涵,只知道雎鸠是水鸟 。
但它跟爱情有没有联系?肯定有,但这条链已经断了 。
中国大量神话失传,这或跟孔子的破坏有关,孔子不喜欢神话,“子不语怪力乱神” 。
没有背景,物也难以理解 。
有个英国人结婚,我送他一对木头做的鸳鸯,我自认为寓意很好,没想到他打开一看说“这么漂亮的野鸭子”,他根本不知道里面有爱情的寓意,鸳鸯在英国不代表爱情 。
走进“围城”的第五把钥匙——识法 。
写诗词有格律、有规律 。
这就是“围城”,诗的平仄、对粘、对仗、用韵、古今体的分类这些基本的东西要把握 。
还有词牌(字数、句式、分段、用韵、平仄),它规定了词的所有方面 。
掌握这些并不是要你成为一个诗人 。
掌握了,欣赏时不一样,能理解古人为什么这么写 。
韵味是一种境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尤其不能翻译 。
我很反对诗歌翻译 。
翻译古诗更难,要翻译古诗的韵味难上加难,基本不可能 。
要么就不要欣赏古诗,千万不要去读翻译过的古诗,特别是古典诗词 。
我们不能偷懒,一定要欣赏原作 。
附:如何欣赏古典诗词之我见:“识数”+“五识”+“识典”读毕复旦大学胡中行先生的《如何赏析古典诗词之美》,深感读诗“五识”(识字、识人、识世、识物和识法)有醍醐灌顶之妙,受益匪浅 。
冒昧补充如下:一、“五识”之前先“识数”少儿学字,多是从学数开始,一、二、三、四、五、六、七…百、千、万… 。
不少人可能嗤之以鼻:想想我都读到大学了难道连数都不识了么?古典诗词中用数字的地方很多 。
数字的运用有点明题旨、画龙点睛的作用 。
大家都熟悉的“一字师”的佳话 。
唐诗人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其中一句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
郑谷把“数”字改为“一”字 。
一字之改,意境却完全不同,“一”比原来的“数”字更能突出诗歌的主旨,真是“一”字曲尽其妙,意味深长 。
古典诗词中,把本属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可以获得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意境美 。
所谓意境,就是指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统一所达到的“心物合一”的艺术境界 。
诗人词家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数字直接描绘形象,开辟意境,显得妙趣横生,诗意盎然,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

【大学诗词讲义节选—诗说 中华好诗词大学季】

例如晏殊词《破阵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前一句写景物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