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秋怀 欧阳修 秋怀 欧阳修

古诗词鉴赏 秋怀 欧阳修 秋怀 欧阳修

秋怀欧阳修诗歌鉴赏题(答题不要过于简单,每题4分)节物岂不好,...1、望月: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 。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
”3、长亭: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4、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5、闻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
7、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
8、寒冬:比喻陷入困顿、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等 。
如“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 。
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 。
”(韩愈《赠张籍》)9、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
10、逐鹿: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如“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温庭筠《过五丈原》)11、烽火:比喻战火或战争 。
指战火连年不断 。
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 。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
13、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
14、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
15:双鲤:代指书信 。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
16、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
17、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
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
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
”18、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
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19、怀桔:指孝顺双亲 。
20、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
21、咏絮:谓女子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