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古诗词鉴赏( 六 )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飞 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
如何鉴赏古诗文? 诗歌鉴赏全程突破 [指导内容] 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 。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 。
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 。
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 。
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 。
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 。
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 。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 。
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 。
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 。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
二、悟 “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 。
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 。
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
1.悟意象 在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 而为有的放矢 。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 。
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 。
- 不好好照顾自己诗词 做好自己的诗词
- 赞董存瑞诗词 赞董存瑞的诗词
- 舍得的古诗词 形容舍得的诗句
- 重整旗鼓再出发古诗词 重整旗鼓再出发
- 千贺古诗词 新婚贺词 古诗词
- 高中古诗词摘抄大全下载 古诗词摘抄及赏析大全
- 能体现斗志昂扬的诗词 表示斗志昂扬的古诗词
- 会背古代诗词的小女孩 背着洋娃娃的小女孩
- 春意盎然 诗词 描写春意盎然的诗词
- 向上吧诗词 视频 向上吧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