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识题目 古诗词大赛题目及答案( 四 )


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 , 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 , 读古诗更是如此 。
这些不同 , 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 , 但不一定可* , 只有多读多背了 。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 , 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 , 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 。
”天是平声 , 子是上声 , 万是去声 , 福是入声 , 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 , 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
这四声中 , 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 , 考却不是入声 , 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 , 喉咙给阻塞了一下 。
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
有关古诗的常识诗的种类关于诗的各类 , 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 , 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
这是一种分法 。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 , 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 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
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 , 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 。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从字数上看 , 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 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 。
唐代以后 , 四言诗很少见了 , 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
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
在唐人看来 ,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 , 都算是古 , 因此 , 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 , 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
但是 , 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 , 有一点是一致的 , 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
我们可以说 , 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 , 都是古体诗 。
乐府产生于汉代 , 本来是配音乐的 , 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
到了唐代以后 , 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 , 也叫"乐府" , 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
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 , 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 , 叫做"词" 。
词大概产生于盛唐 。
在乐府衰微之后 , 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 , 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 。
象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 , 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 , 都有许多讲究 。
由于格律很严 , 所以称为律诗 。
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 , 五律共四十字 , 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 , 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 , 称为长律 。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
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 , 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 , 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 , 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 就是一千字 。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 , 一律用对仗 , 所以又叫排律 。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 。
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 , 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
古绝可以用仄韵 。
即使是押平韵的 , 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 , 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
这可以归入近体诗② 。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 , 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
乐府和绝句 , 有些属于古体 , 有些属于近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