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1、儒林外史主要内容《儒林外史》内容如下:
《儒林外史》主要写的是一批认为“学而优则仕”的学子 。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 , 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就是为了要考取功名;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为了搜刮民脂,不惜牺牲百姓,还高谈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等等 。
作品塑造了一群热中科兴、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形象 , 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在当时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
《儒林外史》作品赏析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2、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以写“儒林”为中心,旁及当时的官僚政治和社会风尚 。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 从而揭示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乃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义义长篇讽刺小说 , 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 。
《儒林外史》的批判矛头主要是针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作品塑了一群热中科兴、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形象,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在当时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 , 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杆  , 安徽全椒人 。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3、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 , 讽喻世人 。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 , 尤在士林”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 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 。全书五十六回,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 , 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 , 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 , 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 。
【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4、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 , 婉而多讽” 。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 , 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 。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 , 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 。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 , 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 。”《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 , 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 , 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 。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 。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 , 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 , 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 。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 。
一句话说来,就是对清朝落后的科举制和腐朽的八股取士的无情鞭挞和强烈批判谢谢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5、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主要情节介绍如下:
1、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
本回描写了成化末年,一个年过花甲、屡试不第的腐儒周进,受尽屈辱,以致精神失常 。他到省城参观贡院时 , 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精神受到刺激 , 一头撞上号板,直僵僵地不省人事了 。本回生动地塑造了周进的落魄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思想的毒害 。
2、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
这一回短短的篇幅里 , 写了三个人昏死在地:先是周进在贡院,触景生情 , 悲痛欲绝,昏死在地;又是范进高中举人,欢喜过度,一度昏厥疯癫;再是范进的老太太听家里人说家里一切物什乃至仆人丫鬟,都是她老太太的了 , 欢喜过度,昏厥在地 。三个人昏死,读来让人心情沉重,悲从中生 。
3、鲁翰林怜才择婿,蓬公孙富室招亲 。
本回讲娄家二兄弟路遇鲁编修,鲁编修邀请他二人喝酒叙旧 。随后,娄家二兄弟为他接风洗尘,并邀蘧公孙作陪 。席间,鲁编修看重了年轻有才的蘧公孙,回去托人来提说,替女儿择婿 。经一说合,双方都满意,于是就择吉日大办喜事 。
4、鲁小姐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
这回讲述了鲁小姐才貌双全,婚后发现丈夫蘧公孙徒有虚名,胸中并无多少才学,也没有考取功名的雄心壮志 。鲁编修得知这一情况之后 , 情郁于中不得发泄,大病了一场 , 在陈和甫的诊治下才慢慢好转 。
5、杜少卿夫妇游山,迟衡山朋友议礼 。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 。杜老太爷的门生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不愿受官场的束缚 , 装病不去 。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