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特色的民俗活动有哪些?1、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 , 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上、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 。
2、山西民间社火
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 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
3、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 。相传公元六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集会、社火、迎神祛邪 。
4、民歌
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
5、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元曲四大家之中三人都是山西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 。山西至今还保存有赛社也要唱戏 , 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 。还要唱“还愿”戏 。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
山西特色民族活动有蒸年糕,挂灯笼,在喜庆的节日里,表演节目,走乡串户,你迎接新年的热闹景象
咯如胶似漆,亲 , 事实上就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是因为自己太过太在乎你就是个不停
挂灯笼,垒旺火……
文章插图
2、山西过春节的习俗 作文 300字左右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 , 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 ,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 , 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 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 , 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 , 话新春,其乐融融 。
山西春节习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旧日 , 腊八节过后 , 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 , 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 , 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 , 长辈则赐以压岁钱 , 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 , 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 , 出门拜年 , 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 。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 。祭罢财神 , 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
文章插图
3、山西小年有什么风俗?1、扫年 , 即扫尘
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 , 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
2、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 。
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 , 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 。
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 。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 , 焚化,算是送祭升天 。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
3、吃糖瓜
祭灶是需要美食的 。山西民谚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糖瓜祭灶君,是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言好事”,嘴巴粘一点“少言人是非” 。现在的糖瓜太甜又硬 , 老幼绝不敢啃 , 称美食有些牵强 。河津祭灶的芝麻糖是可以尝的,酥脆甜香 。晋东南将炒熟玉米粒用麦芽糖粘起来,冻成大块,也算得上土制点心了 。
4、炒玉米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
5、剪贴窗花
在祭灶后所有过年的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有各种戏剧故事,还有各种寓意好兆头的图案 。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小年又称为祭灶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在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 。
1、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有“二十三 , 吃饧板”的民谚 。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 。祭灶时再用火把糖融化涂在灶君嘴上,取意灶君吃了糖之后嘴被黏住 , 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说坏话了 。
2、在小年这天,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晋东南地区 , 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吃起来酥脆香甜 。
3、过了小年就要准备过年了,因此小年这天还有“扫尘”的民俗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意味着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
4、过了小年之后,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作为山西独特的风俗,蒸花馍可是家里女性一展身手的好机会,福手、蛇盘兔、花朵式样……各种各样的花馍让人眼花缭乱,除了送人和自己吃,花馍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祭神,通常是大枣山的样式 , 可以算得上是一件手工艺品了 。
5、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
文章插图
4、山西运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山西运城春节的风俗有:
1、扫房子――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 。室内屋外,房前屋后 , 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这个我们每年过年前都会大干一场哦,房子先刷干净 。
2、贴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
3、贴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对联是必须的贴的 , 而且要在年三十才贴 , 有的人家直到快天黑才贴对联 。
4、放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 。进了腊月,放爆竹的时间分别是:腊月二十三;年三十晚饭;三十晚上十二点;大年初一早上;初五―破五;正月十五;这些时间大家会不约而同的集体放爆竹和烟花 。
5、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 。朝官往来 , 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
文章插图
5、太原春节的过年的习俗有哪些???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 , 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 , 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 , 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 , 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 , 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 , 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 , 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
除夕之夜 , 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 , 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 “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 。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 。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 。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 , 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 , 居民方始探亲 。初七俗称人日 , 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 , 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 , 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 , 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 。二十俗称“小添仓” , 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 。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 。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 。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 。年初一 , 有吃煮南瓜的风俗 。谓“吃翻身瓜” 。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 。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 。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 。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 , 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 。“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 , 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 , 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 , 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 。正月初五为“送穷日” 。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 , 表示送走穷气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 。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 。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 。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 , 俗谓是年收成最好 。这一风俗事象 , 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 。到正月十五 , 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 。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 , 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 。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 。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 , 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 。入夜,灯内注油 , 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 , 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 。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 , 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 , 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 。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 , 飘浮在水瓮内 。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 , 麻子炸了油 , 黑豆喂了牛 。”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 。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 。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 , 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 。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 。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 。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 。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 。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 , 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 。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
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 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 , 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放柴 , 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 , 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 即省城达达火也 。"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 。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 , 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 。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 。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 ,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 。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 , 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 。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 , 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山西过年的习俗,山西特色的民俗活动有哪些?】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 。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 , 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 , 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 , 食用供品 。下午,送神幛于村口 , 面向祖茔,焚香叩头 , 鸣放爆竹 , 俗谓“送神’” 。“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 , 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 。正月初五为“送穷日” 。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 , 烧香三柱,鸣放爆竹 , 表示送走穷气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 。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 , 祷告天地 , 祈求五谷丰登 。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 。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 。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 。到正月十五 , 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 。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 。活动开始 , 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 , 置于瘟神牌位前 。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 , 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 , 百病不生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 , 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 。入夜 , 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 , 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 。仓官爷灯高五寸许 , 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 。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 , 飘浮在水瓮内 。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 , 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 。”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 白糖是蔗糖吗,冰糖和蔗糖有什么区别?
- 大料为什么会苦,放八角桂皮炒东西为什么有点苦
- 16节车厢的动车餐车在哪里,动车吃饭在哪节车厢
- 鸡肉馅饺子搭配什么菜,鸡肉馅饺子最佳搭配大全
- 华为怎么拍月亮,华为手机怎么拍月亮
- 米酒是白酒吗,米酒是什么类型的酒
- 三百千指什么,张老七岁入私塾先生教他三百千和四书上面这段文字提到的三百千是指什么?
- 消毒液能杀跳蚤吗,84消毒液能杀死跳蚤吗?
- tpe是什么塑料,tpe是什么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