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主题朗诵 古典诗词朗诵( 五 )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 , 语调轻快 , 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 , 速度放慢 , 语调轻缓 , 注意停顿 , 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
总之 , 朗诵诗歌时 , 要注意节奏鲜明 , 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 , 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
就一首诗来说 , 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 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 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
朗诵1、朗诵的概况 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 。
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 , 虽然历史悠久 , 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 。
它源于口头传诵 , 认真算起来 , 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 有相同之处 , 有不同之处 。
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 , 而要求也有不同 。
朗诵 , 要求声音清晰、响亮 , 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 。
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 。
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 , 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 , 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 。
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 , 要求柔美一些 。
3、朗诵的要求 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 。
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 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 , 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 , 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 , 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 , 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举例说明: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 。
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 , 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
作品比较大气 , 也相对比较好念。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
惜秦皇汉武 ,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 , 成吉思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 , 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 , 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 。
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
理解了以...
古诗词朗诵有那些形式??朗诵学习诗歌 , 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要朗诵好一首诗 , 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 , 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 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 , 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
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 , 朗诵这首诗时 , 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 , 淌出诗的节奏 。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念到“晓、鸟、少”时 , 字音要适当延长 , 略带吟诵的味道 , 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 , 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 , 音量不要过大 。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 , 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 , 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 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 , 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
可重读“落”字 , 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 , 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
例2《我的“自白”书》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 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