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生活的感受诗词 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 五 )


跻彼公堂 , 称彼兕觥 , 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 , 共七篇 。
豳 , 又写作邠 , 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 , 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 , 邠县一带 。
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 , “其民有先王遗风 , 好稼穑 , 务本业 , 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
”(《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 , 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 。
栗烈:凛冽 一之日 , 二之日:夏历十一月 , 十二月 三之日 , 四之日:夏历正月 , 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 。
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 , 给人食品 畯:音郡 , 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 , 女奴 。
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
斨:音枪 , 斧 , 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 , 伯劳鸟 。
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 , 即远志 。
蜩:音条 , 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 。
箨音唾 同:会集 。
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 , 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 。
墐:音尽 , 涂 郁:树名 。
薁:音玉 , 李属 断壶:摘葫芦 。
叔苴:收拾青麻 。
苴音居 荼:音涂 , 一种苦菜 。
樗:音初 , 臭椿树 穋:音路 , 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 , 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 , 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 , 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 , 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 。
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 , 按月描写 , 又兼归类 , 纵横开合 , 一节一个内空容 , 一幅画面 。
从农事耕作开始 , 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 , 送饭的妇子 , 采桑的女郎 , 下田的农夫 , 狩猎的骑士 , 公室的贵族 , 人物众多 , 各具面貌 , 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 , 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 , 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 ,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 , 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 , 一去十三年 。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 , 抱拙归园田 。
方宅十馀亩 , 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 , 虚室有馀闲 。
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 。
其 二 野外罕人事 , 穷巷寡轮鞅 。
白日掩荆扉 , 虚室绝尘想 。
时复墟曲中 , 披草共来往 。
相见无杂言 , 但道桑麻长 。
桑麻日已长 , 我土日已广 。
常恐霜霰至 , 零落同草莽 。
其 三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其 四 久去山泽游 , 浪莽林野娱 。
试携子侄辈 , 披榛步荒墟 。
徘徊丘陇间 , 依依昔人居 。
井灶有遗处 , 桑竹残朽株 。
借问采薪者 , 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
“一世异朝市” , 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 , 终当归空无 。
其 五 怅恨独策还 , 崎岖历榛曲 。
山涧清且浅 , 遇以濯吾足 。
漉我新熟酒 , 双鸡招近局 。
日入室中暗 , 荆薪代明烛 。
欢来苦夕短 , 已复至天旭 。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 , 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 , 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 , 回到田园中来 。
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 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 , 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