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

1、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嫦娥1”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 , 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 。“嫦娥1”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 。“嫦娥1”号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嫦娥1”号工作寿命1年 , 绕月飞行1年,执行任务后不再返回地球 。“嫦娥1”号发射成功 , 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
“嫦娥1”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 。“嫦娥1”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2”号、“中巴地球资源”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成果,进行适应性改造 。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 。“嫦娥1”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长方体 , 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 。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
“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 。其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 , 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 , 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 , 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他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
“嫦娥1”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椭圆形地球同步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千米 , 最远为5?1万千米,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千米 , 最远为12?8万千米,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 。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 。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 , 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千米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14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千米 。而过去 , 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千米左右 。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四项科学任务,在“嫦娥1”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 , 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
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 。两颗初样星进行整星测试 。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 , 随后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 进行“嫦娥1”号正样卫星的研制 。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3”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
“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1”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卫星发射后,将用8~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 。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 。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1”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
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 , “嫦娥1”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
知识点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五项工程目标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工程系统五项工程目标:
1?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2?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嫦娥一号 。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
系统组成: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 , 重2350千克 , 工作寿命一年 。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 , 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 , 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
技术突破
轨道设计技术
为使嫦娥在绕月轨道上任何一处的位置都对月面拍照,并具有相同的分辨率,轨道高度要求保持稳定,嫦娥一号的工作轨道选择了绕月极轨道,高度为200千米,运行周期约为127分钟 。嫦娥一号在这一轨道运行所需能量最少,发射和变轨过程风险最低,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和此后的深空探测轨道设计积累了经验 。
天线技术
天线的口径和探测距离成正比,增大天线口径可以增加航天测控的距离,提高航天测控网的深空探测能力 。嫦娥一号团队在喀什站和青岛站新建了2个18米直径的天线,提高了远距离测控精度,使地面站测控距离从地球近程范围延伸到月球范围,保证了嫦娥一号在距离地球4.0×105千米远的太空仍能很好地建立星地间数传与测控信号的无线通信链路,为嫦娥一号圆满完成运行与科学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
首次使用紫外月球敏感器
嫦娥一号使用紫外月球敏感器观察月球,可以满足各种月相下工作是需求,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甚至出现日全食时也可以正常工作,无需地面站支持 , 即可直接获得对月的俯仰角和滚动角,确定绕月探测器飞行轨道是否平行于月面 。
采用三体定向
嫦娥一号采用三体定向:太阳电池翼对太阳定向,探测仪器对月球定向,收发天线瞄向地球 。嫦娥一号首次采用双轴天线自主指向控制技术 , 使天线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活动,能在半球空间内实现高精度指向定位要求,从而具有对地球的跟踪指向能力,将科学探测和遥测数据准确传回地球,并降低通信天线的功耗 。
温控技术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会受到太阳、月球、月球阴影、地球阴影和太空寒冷背景的影响,外部热环境非常恶劣复杂,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剧烈,温差变化在120至180摄氏度之间 。因此需研制出同时适应地月转移和月球环境的温控系统,使嫦娥一号在热的时候能够散热,寒冷环境下又能够保证卫星温度 。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 , 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 。嫦娥一号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 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
绕月期间,嫦娥一号接受地面遥控,超额完成了以全月面拍摄为主的一系列科学试验,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 , 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星还成功进行了紫外环月模式运行试验、太阳翼高温应对策略试验太阳帆板挠性参数对控制系统影响试验等各种飞行控制和科学探测任务 。通过多项技术改进,试验有效解决了卫星仪器设备频繁遭遇“空间单粒子撞击事件”影响正常工作等问题 。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在安全飞行494天 , 绕月飞行5514圈后,嫦娥一号卫星迎来完美的告别: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 , “嫦娥”最终撞击在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 。伴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奋不顾身”的一撞 , 我国探月一期工程至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 。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
卫星结构: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 。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
扩展资料
主要任务:
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 。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 。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 。
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

文章插图
2、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嫦娥一号 。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嫦娥一号由航天科技抓总研制,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
“嫦娥一号”技术创新
为使嫦娥在绕月轨道上任何一处的位置都对月面拍照 , 并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 轨道高度要求保持稳定,嫦娥一号的工作轨道选择了绕月极轨道,高度为200千米,运行周期约为127分钟 。嫦娥一号在这一轨道运行所需能量最少,发射和变轨过程风险最低,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和此后的深空探测轨道设计积累了经验 。
嫦娥一号使用紫外月球敏感器观察月球,可以满足各种月相下工作是需求,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甚至出现日全食时也可以正常工作,无需地面站支持,即可直接获得对月的俯仰角和滚动角,确定绕月探测器飞行轨道是否平行于月面 。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嫦娥一号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

文章插图
3、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叫什么名字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叫嫦娥一号 。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 , 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 , 最大跨度达18.1米 , 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 。另外,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

文章插图
4、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叫什么?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 。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
系统组成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 , 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 。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
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

文章插图
5、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一号嫦娥一号 。
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号下午6点05分,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一号”是我国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任务的首颗星 。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 。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嫦娥一号”开启的探月工程树立了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 。
系统组成: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一号”是我国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任务的首颗星 。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 。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嫦娥一号”开启的探月工程树立了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