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为何不用了,红旗渠电视剧为什么不用真名

1、红旗渠电视剧为什么不用真名电视剧《红旗渠》中的人物用“假名”是符合艺术作品的创作要求和创作规律的 。
《红旗渠》是由康宁执导,于震、安悦溪领衔主演,曾黎、徐光宇、马东延、李勤勤、寇振海、廖京生、杜月刚特邀主演,许之糯、景乐 、陈彻、陶醉、徐申东、俞思远主演的红色献礼剧 。
剧集评价:
红旗渠的伟大事迹,赞颂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展现了一部时代和集体的命运交响曲 。这是又一部高扬红旗渠精神、激发奋斗精神的力作 。
自工程开工60多年来 , 红旗渠数度走进影像,形成了多部精品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达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效果 。这正应了当年响彻红旗渠工地的红歌中所唱:火红的太阳照亮了太行山,红旗渠凯歌震天响 。

红旗渠为何不用了,红旗渠电视剧为什么不用真名

文章插图
2、红旗渠为何不用了?红旗渠源头漳河水 , 由于近年天气干旱己基本干涸,无足够的水可引 。同时漳河有许多水利设施 , 但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下游红旗渠不通水 。
河南林县向来就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段,这里常年缺水,三百年来前前后后发生了上百次的自然灾害,由于缺水,发生多次大旱,以至于饿殍遍野,百姓们易子而食 。
为了解决日常用水问题,人类多次在此处开渠饮水,然而,这些水渠只是短暂地缓解了人们的困境 , 无法长久地解决整个县的用水缺乏问题 。为此,林县的百姓准备在此地建造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水渠――红旗渠 。
文化意义:
人类的力量不可想象,正如《愚公移山》一样,人类永远都有艰苦创业的精神,也有改天换地的勇气 。
位于河南的红旗渠不仅仅是一个5A级景区,还是承载着厚厚的历史,它凝聚着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这歌咏中华精神的调子唱得遏云裂帛,20年后却改弦易辙成为了盛世悲歌 。
红旗渠为何不用了,红旗渠电视剧为什么不用真名

文章插图
3、电视剧红旗渠为什么不用真名人物不用真名应该是保护个人的隐私权,更重要的是便于作品更加突出表达与展现出人物的丰满形象,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有灵魂 , 更加感人 , 从而使人物感动观众深入人心 。
红旗渠是由真实的人修建的,所以红旗渠是真实的,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英雄事迹也是真实的 。但是,电视剧《红旗渠》是艺术作品 , 是用艺术作品再现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英雄事迹和伟大壮举 。
基本信息
《红旗渠》是由康宁执导,于震、安悦溪领衔主演,曾黎、徐光宇、马东延、李勤勤、寇振海、廖京生、杜月刚特邀主演,许之糯、景乐、陈彻、陶醉、徐申东、俞思远主演的红色献礼剧 。
该剧讲述了林县人民为改变世代缺水的现状,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从太行山腰修建红旗渠的故事 。
该剧于2021年10月17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并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央视频、优酷视频同步播出 。
红旗渠为何不用了,红旗渠电视剧为什么不用真名

文章插图
4、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中国人善于创造奇迹,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过程之中,我们中华儿女完成了许多世人不敢想象的巨大成就 。我们从无到有,再由弱到强,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中国人的努力和勤劳 。
在中华人民勤劳的双手之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们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如今的高速铁路,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令全世界称赞不已 。
50多年前 , 历来饱受干旱侵扰的河南林州市迎来了一项巨大的引水工程 , 在这个地势崎岖,水源稀缺的县城,当地的领导为改变林州市千年用水难的现状,带领群众仅靠双手削平太行山数千个山头,在悬崖峭壁之上,为当地百姓用人力活生生开凿出一条长达数几十公里的人工水渠 。
这样一个被周总理盛赞为“新中国一大奇迹”的引水工程,耗费了参与建造工人团队的十年心血,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 , 硬撼自然 。风餐露宿是他们的常态,可就是这样一件造福百姓的伟大工程,为何会在建造的过程中 , 会遭受沿途村民的不断告状呢?
万事开头难,引水工程被不断告状
河南林州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旱之地,被太行山四面合围的林州,因为地势复杂,难以聚集水源,周边仅有的几条河流也是经常陷入断流干涸的状态,对于所有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林州人来说,缺水是他们记忆中永远无法抹除的伤痛 。
为了改善林州市缺水的现状,时任林州市县委书记的杨贵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 那就是以人力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渠,为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州引来外部的水源 。
那是一个说干就干,群情激昂的年代 , 1960年2月10日,带着全市人民的期盼,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人力引水工程正式开始建造,在开工前,所有人就清楚地知道,这项工程必然困难重重,但林州市缺水的状况早已严重危害百姓的日常生活,红旗渠是一定要挖的 , 这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日后他们的子孙能够不再为喝水发愁 。
红旗渠开工的第二天,也正是1960年的元宵节,林州市超过三万七千名民众自愿加入挖渠工程,他们没有任何施工的经验,靠的却是一腔热血 。没有粮食就自己带,没有装备就自己买,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保护下,所有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日夜奋斗 。
可万事总是开头难,红旗渠总长共有70多公里,不仅人员调配 , 施工方向必须经过精心计算,而且由于缺乏重型机械的辅助 , 完全由人力开凿水渠 , 困难更是可想而知 。这不,才开工没多久,红旗渠的引水工程就遭到实名告状,告状人正是负责红旗渠水渠测量工作的大学生吴祖太 。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吴祖太认为这么一项工作量巨大无比的民生引水工程,团队的协调安排极为重要,可施工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却很少能有人能听从统一的指挥,这无疑会严重拖慢红旗渠的施工进程 。既然收到告状那就要进行实地考察,听闻消息的县委书记杨贵和几位负责人奔赴实地,确实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听统一指挥的状况 。就在杨贵等人苦心拉拢队伍时,另一个难题却又悄然而至 。
原来红旗渠因为工程量巨大 , 加之施工距离极长,这不在经过沿途的平顺县时,就因为施工过程中使用民间土制炸药爆破进行暴力开凿 , 引发了周边群众对于安全的担忧,不少村里农民赖以为生的家畜也被连日的爆炸声吓得四窜而逃 。
及时改变策略
参与红旗渠建造的人员都知道困难和压力一定是有的 , 只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红旗渠既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那么建造的过程中一定也要将百姓放在首位 。好在杨贵等人及时认识到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错误,在好言安抚沿路的村民之后 , 他们也是对红旗渠的修建工程展开了深刻的反思 。
引水工程是好,但同样也要注重实际问题 , 目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越来越多,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然最后终会酿成大祸 。
杨贵在结合实际之后 , 提出了分段开凿水渠的策略 , 将近70公里的建造工程对于缺乏经验的施工人员来说,肯定是存在困难的,只有分段开修 , 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才能使得这庞大工程的每一段都达到标准 。
3月6日,杨贵在潘家村召开集体大会,在会上宣布了分段开修的策略,果不其然,这种扎实的修建方式 , 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之后,也正是采用了这种积极的修建方法,才能使得红旗渠最终圆满完工 。这样看来,之前村民的诸多告状似乎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告状 , 可能还没有之后造福河南林州的这条红旗渠的诞生 。
万人齐心,终筑成人工天河
红旗渠能够被周总理盛赞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大奇迹,必然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这是一个完全由民众双手开凿的生命之渠,它代表了林州60多万民众的夙愿 。在崇山峻岭间完全以人力开凿长达70多公里的“天河”,不仅之前没人做到,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
红旗渠开工之时,正逢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此外苏联也对中国虎视眈眈,就在全国人民都在经历苦难的时刻 , 林州市百姓却能顶住诺大的压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建成这绵延70多公里,造福数几十万百姓的民生工程 。
资金不足自己筹备,装备不够自己掏钱购买,炸药用完了就自己造,粮食不够就靠野菜、树皮充饥 。林州百姓从来就没打算乞求援助,自力更生才是他们的风采 。
长达9年的开凿时间,30多万民众投入其中,挖平山头1250个 , 凿通山体211处 , 架设桥梁超过152座 。开凿水渠的过程既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虽然有辛酸也有苦楚,但看着水流最终能够奔涌而来,并灌溉早已开裂的土地,对于林州百姓来说,这份辛劳值得!
上世纪50、60年代 , 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时刻,但正是因为我们拥有着同样的信念,才能有诸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诞生 。我们开采出了大庆油田 , 建成了第一座由国人完全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两用南京长江大桥 。我们还创造了两弹一星的成就,打破了外国对于中国核技术的垄断 。
建设中国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我们并不缺少为之奋斗的勇士 。红旗渠的建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与命运,与自然抗争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感怀这些为中国建设做出伟大贡献的前人 , 中国很幸运拥有你们!
因为这项工程违背了村民们的意愿,很多建议都没有听从村民的,所以村民们表示非常生气。
因为村民们觉得这样的工程使得自己的土地造成了很大的流失,所以一直都在不断的告状 。
这是因为他觉得这个项目的工作量无比的巨大 。施工团队肯定不听指挥,所以就举报了 。
红旗渠为何不用了,红旗渠电视剧为什么不用真名

文章插图
5、《红旗渠》杨贵为何没被重用?因为所谈的情况不符合实际,结果被立即撤职 。还有可能就是 , 当年修红旗渠的过程没有留下详实的档案资料毕竟是一个县级的事件,当年的记录不一定很详尽 , 因而无法确认细节的真实性 。
【红旗渠为何不用了,红旗渠电视剧为什么不用真名】红旗渠的建筑构造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 。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 。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 。
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 , 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 。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 , 投资2.5万元 。任村公社修建 。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 。
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 。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 , 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 , 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夹角的直墙导沙槛 , 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 。
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 。发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