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年有什么风俗,成都小年有哪些风俗

1、成都小年有哪些风俗1、年粽: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 , 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 , 它有馅,有大有小 , 有长有短 , 有圆有扁 。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
2、米饼: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
3、杀年猪: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 。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 。挑选出最好的肉 , 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
4、廿四团:“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 。“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 。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
5、荸荠: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
6、汤圆: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 。在送灶君这一天 , 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 。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

成都小年有什么风俗,成都小年有哪些风俗

文章插图
2、小年的习俗文化有哪些?小年的习俗文化有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 。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厘的墙上)、吃饺子(民间讲究吃饺子 ,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扫尘(尘与“陈”谐音 , 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新,拔除不祥)、洗浴、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剪窗花(剪贴窗花是这一天最盛行的民俗活动)、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备年货(有鸡鱼肉蛋,瓜子、花生和糖果等)、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火烧、婚嫁等 。
1、扫尘土
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整理卫生,把家里的尘土、垃圾清理干净 , 俗称扫尘 。也有叫“扫房”、“捭尘”等等 。因为“尘”与“陈”是谐音,其寓意美好 , 除旧迎新,辞旧迎新 。也就是陈日的、不好的东西一扫而光,希望新的一年事事如意 , 生活美好 。
2、沐浴
过年了,家里除尘布新 , 干净明亮 。自然少不了洗洗澡,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是年前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件实实在在的大事,更好除旧迎新过大年 。
3、剪花纸、贴春联
到了小年的时候,有许多民俗活动 。不同的地方风俗不同 。有的地方盛行剪花纸、贴花纸 , 还有的贴春联,非常热闹 。
剪花纸 , 是民间艺人的一种手艺,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 , 非常喜庆 。可以说说大千世界 , 形形色色,漂亮大气,寓意吉祥 。比如常见的喜鹊登梅、国色天香、喜气盈门等等 。
4、备年货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 , 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各行各业都放假了,在外的游子,也不辞万里回家团圆 。到了小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 。不仅用于过年祭拜使用,也是过年的传统美食 。有鸡鱼肉蛋 , 瓜子、花生和糖果等等,不计其数 。
5、辞灶
辞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叫谢灶、祭灶王、祭灶节、灶王节、祭灶等等,就是祭拜灶王爷 。人们先是贴上灶王爷的年画 , 在做饭的厨房墙上贴好 。再把提前准备好的糖果、水果、草料及清水等供品,摆在桌上进行祭拜,祈求上天言好事,下降保平安 。
小年的习俗有扫尘、祭灶、吃灶糖、洗浴等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祭灶:祭灶日期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不同 , 其日期也不尽相同 。吃灶糖: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 , 过小年时 , 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 , 上天言好事 。
成都小年有什么风俗,成都小年有哪些风俗

文章插图
3、四川春节风俗有哪些?1、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这一天,要把灶王爷请下来 , 烧了 。是让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在等他回宫降吉祥 。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 ,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贡品;还要把麦芽糖用火融化 , 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
2、赶集囤年货
过了小年 , 春节的气氛就更浓烈了,在农村,很多场镇因集镇贸易的规律 , 不是每天都会当?。蟮南缯蚍值ァ⑺诺背? ,小的集镇赶3、6、9或者2、5、8,由于不是每天都可以赶集,为了春节期间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过节日不用东奔西走忙于采买 , 人们都习惯在春节前提前准备好各种吃的 。
比如鸡鸭鱼肉、水果;小孩的新衣服、零食;祭祖的香烛、鞭炮等 。
3、杀年猪
杀年猪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年俗 。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 , 民间谓之“杀年猪” 。
四川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杀年猪吃肉的心情 。
4、贴春联
四川素来有有“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之说 。意思是,在腊月二十七、八这两天,二十七号是不出远门的 , 在外地的人二十八号这天也不回家 。
这两天也可以是剪纸、贴春联的日子,但大部分人还是在大年三十贴春联 。
5、除夕夜放鞭炮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大年三十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全家大团聚的日子,无论多远的人都会争取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天中午和晚上大聚餐 , 吃饭前还要鸣鞭炮 。
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 。晚上12点,又会鸣鞭炮,放烟花,记忆里,农村的夜晚,鞭炮声此起彼伏,交相呼应,很是热闹 。
1、成都人元旦不吃饭
因为“饭”与“犯”,同音 , 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 。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 。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 , 以敬天地 。
2、四川人过年爱观“灯”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 。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 , 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 。
3、贴门神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 , 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
4、举行大型庆典活动
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 , 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 , 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
5、杀年猪
过去的成都 , 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
成都小年有什么风俗,成都小年有哪些风俗

文章插图
4、四川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四川过春节的风俗有祭灶、打扬尘、买年货等 。
在四川,广义上的“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虽然没有“小年”的说法,但对四川而言,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仍然是很重要的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祭灶”也就是送灶王神 。在这一天,吃过晚饭后,四川人会把灶头打扫干净,点上香烛,摆上果酒之类的祭品,然后在锅中放一盏清油灯,好为灶王爷上天照路 。
同时还要燃放鞭炮,为灶王爷践行 , 腊月二十四是“打扬尘”的日子,也就是四川人民一年一度的大扫除 。在四川 , 需要自己准备的年货一般有腊肉、卤肉,最常见的是猪肉,此外还有腊鸡腊鸭腊鱼腊兔等等,牛羊肉相对比较少 。香肠是四川人过年必不可缺的食品 , 一般都是杀完猪后就开始准备了,灌好后挂在灶屋里或者屋檐下风干 。
小年渊源
小年 , 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 。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 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 。
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 。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 , 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 , 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川省
成都小年有什么风俗,成都小年有哪些风俗

文章插图
5、四川小年的习俗是哪一天【成都小年有什么风俗,成都小年有哪些风俗】一、“祭灶”和“打扬尘”
红萝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 。
在四川,广义上的“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
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过“小年”的说法 。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
但四川却是个例外,大部分地区都是没有“过小年”的概念的——倒是有些地方把除夕夜称为“小年夜”,把元宵夜称为“大年夜” 。
虽然没有“小年”的说法,但对四川而言 ,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仍然是很重要的 。
腊月二十三 , 是“祭灶”的日子,“祭灶”也就是送灶王神 。灶王爷一年到头为大家服务辛苦了 , 这一天他要离开各家各户,回天庭“述职” 。所以在这一天,吃过晚饭后,四川人会把灶头打扫干净,点上香烛,摆上果酒之类的祭品,然后在锅中放一盏清油灯,好为灶王爷上天照路 。同时还要燃放鞭炮,为灶王爷践行 。
不过现在家家户户都烧天然气 , 也不再供灶王爷神像,这样的习俗也难得一见了 。
腊月二十四,则是“打扬尘”的日子,也就是四川人民一年一度的大扫除 。“打扬尘”一般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 , 除了扫地抹灰以外,还要举着扫帚 , 将天花板上、屋檐下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前屋后的水沟也要在这一天清淘干净 。
二、准备年货
打完扬尘,就要开始为过年准备年货了 。在过去,不像现在买东西这么方便,准备年货的工作既繁重又快乐,虽然辛苦,但一年到头也只有这几天能敞开肚皮吃 。
在四川,需要自己准备的年货一般有这些:
◆ 腊肉、卤肉,最常见的是猪肉,除了正常的肉以外 , 还包括猪身上的各种部位,比如猪耳朵、猪舌头、猪蹄子、猪尾巴、猪心猪肝,品种越丰富越好 。此外还有腊鸡腊鸭腊鱼腊兔等等,牛羊肉相对比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