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传读后感精选( 二 )


重要的是,要在“某个时间点”到来之前,把未来的平台商据为己有 。
孙正义说:“我并没有做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如果说跟一般人相比我有什么特长的话,那就是我非常热衷于判断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的方向,及其时期 。”
孙正义说:“赚眼前两三年小钱的事,我不感兴趣 。挖掘那些10年后、20年后才开花结果的事物,在它们还是种子的阶段将其分辨出来的能力,以及为之承受风险的胆量,这些方面我是比别人强的 。”
对时代的潮流进行预判,绝对不可以逆时代的潮流而行 。“如果违背时代潮流,就和武田胜赖一样 。”这里所说的时代的潮流,就是“典范转移” 。就像击败武田骑士团的织田信长掌握了铁炮这一战争的“典范转移”一样 。
ARM创立于1990年,在半导体业还属于新兴势力,它的省电技术却早有定评 。因为使用ARM的技术已经成了制造手机的前提条件,所以ARM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真正建立起了平台商一般的地位 。
《孙正义传》读后感(四):孙正义传 阅读笔记
孙正义的观点是:人如果没有愿景,就算自以为在拼命爬山,还是在同一个地方来回打转,没有办法走出狭小的圈子 。一旦有了愿景,您就能一溜烟地直奔高处,最终登上高峰 。群战略,指不同品牌,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群,通过资本关系或者孙正义所说的志同道合者的结合,保持既独立又团结的状态 。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300年后,而不是短短的30年 。孙正义的思维方式,第1步永远是彻底思考,穷尽所能想到的所有选项,先穷尽所有的候选方案,然后筛选 。千锤百炼,鲑鱼的孵化理论,都是同样的道理 。绞尽脑汁的思考是孙正义喜欢用的表达,这个时候他一直在默默地独自思考,什么样的事业,值得赌上自己的人生 。孙正义不止一次在比自己年长很多的大人物面前,不卑不亢地大谈计算机的未来和自己的软件梦想 。他就是这样获得一个又一个合作者的“大叔杀手” 。孙正义本人在谈论对胜负的理解时,喜欢说的是“胜于易胜”,是说,先制造出容易战胜的形式,再发起决战 。七这个字可以概括孙正义对胜负的理解 。如果没有7成以上的胜算,就不该发起决战 。反过来说,如果败北的可能性超过三成,就不去冒那个风险,三成以下的失败不会动摇公司的基础,一旦意识到失败的风险超过三成,马上撤退 。如果胜负的概率各占50%,只有傻瓜才会发起进攻,这样的人不配当领袖 。销售榛叶为了逮到事务繁忙的孙正义,会在公司门口等他来上班,同他一起进电梯,一进电梯就能看到里面贴的资费表和广告海报,这些是销售前一天晚上准备的,为的是第一时间征求他的意见 。到了孙正义回家时,销售在公司专车前等,一起坐到车里,在回家的几十分钟把事情谈妥,再从孙正义家打车回自己家,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两次 。那些支撑着孙正义走到现在的街头战士,一个个都被历练成了一骑当千的干将 。他们以与其说是我的部下,不如说是战友,只有共同经历过苦难,才会产生团结和信任,我们一起活了下来,爬到了高处,这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 。志存高远 。孙正义父亲的教育方式,像对待大人一样交流,夸奖鼓励,甚至猛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