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惊蛰为什么叫惊蛰?01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时天气转暖 , 渐有春雷,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所以便称这天为“惊蛰” 。
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 。在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 。这时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 , 暖和和 , 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惊蛰有什么讲究?
穿着篇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但是惊蛰时节的昼夜温差很大,而且惊蛰前后 , 多发“倒春寒”的现象,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暴露在外的肢体很容易引发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捂”为主 。
食物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不讲究“补” , 而讲究“防”的节气 。惊蛰时节前后 , 天气逐渐转暖,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温和为主,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在惊蛰这天民间讲究吃梨,吃梨助益脾气,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 在日常饮食和养生方面,这里建议多吃一些含高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清淡食物 。例如:春笋、菠菜、苦瓜、山药、莲子、银耳等等 。
生活篇
“春雷响 , 万物长” , 春天万物复苏,惊蛰过后的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 。不过我们应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 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增强体质,早睡早起 。
惊蛰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 , 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 , 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 , 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 , 使之充满油水 , 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农历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山东地区惊蛰吃烙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 , 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
陕西惊蛰吃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 。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
广西地区惊蛰吃“炒虫”
在少数民族地区 , 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 , 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 , 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 , 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
禁婚
根据民间习俗,惊蛰前后,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 。若有违者 , 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 。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
【惊蛰为什么叫惊蛰,惊蛰为什么叫惊蛰?】
文章插图
2、惊蛰的由来惊蛰的由来是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 , 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这个时节会响起春雷 , 在土里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开始活动,所以被称为“启蛰”,后来为了避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被改为了“惊蛰” 。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 , 万物生机盎然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
文章插图
3、惊蛰的由来?关于惊蛰的起源是古时的人们对春耕季节工作生活的祈福 。
惊蛰,古称“启蛰”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达黄经345度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 , 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 , 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 , 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
文章插图
4、惊蛰节气名字的由来是什么惊蛰为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到来也标志着仲春的开始,气候正是回暖的时候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叫惊蛰吗?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惊蛰节气名字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惊蛰名字的由来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惊蛰时,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 , 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2017年惊蛰时间:3月5日17:32:40,农历2017年二月(大)初八
仓庚鸣:黄鹂叫鸣 。
桃始华:桃花红,自此渐盛 。
鹰化为鸠: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
节气介绍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 , 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 , 一刻值千金 。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 , 天气不稳定 , 气温波动甚大 。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 , 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 , 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 , 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 , 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 。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 。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雨水"节气升高3℃或以上 。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惊蛰习俗大全
民俗: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 , 于是虫蚁开始活动 , 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 。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 。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 , “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
节气养生法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 , 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 。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 , 不能一概而论 。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此外 , 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 。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 。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
猜你感兴趣:1.关于惊蛰的谚语大全
2.惊蛰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3.惊蛰时节相关诗词14篇
4.春天惊蛰节气有什么特点
5.2017惊蛰养生祝福语唯美又文艺
文章插图
5、惊蛰来历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 , 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那么你知道惊蛰的来历是什么吗?
惊蛰的来历是什么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 。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 , 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但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 , 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
为何惊蛰要“打小人”
“小人”是指那些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无故惹来的是非或恶运,而通过打小人的仪式,以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 。打小人的用品 , 主要有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祭品包括:猪肉(用来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鸡蛋及五色豆等 。
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 , 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 。此外也印有猪、蛇,朱雀、销链及扫帚的图像各一 。据说猪是懒惰小人的象征,蛇是心肠狼毒的象征,虎是残暴小人的象征,朱雀是搬弄是非的象征,销链是用以将小人销着 , 而扫帚是用以将小人扫掉 。
- 冰箱漏氟利昂什么味道 氟利昂什么味道,空调氟利昂什么味道
- 皇宫里的宫殿名称,皇宫里的宫殿名称有哪些?
- 成活率表示什么,成活率是什么意思
- 如何快速消灭尘虱,尘虱如何消灭
- 干贡菜用凉水还是开水泡,干贡菜的泡发方法,干贡菜怎么泡发
- 什么时候吃鱼油好,鱼油什么时候吃
- 机票退票扣多少手续费,飞机票退票手续费
- 金针菇不放冰箱怎么保存,金针菇怎么保存才能保鲜时间长
- 带鱼怎么存放,现在市场上的带鱼如何保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