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

1、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腊八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 、寒食节、中元节、寒衣节、小年 。
1.春节
习俗: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 , 热闹喜庆,年味浓郁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
2.元宵节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
3.清明节
习俗:习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 , 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是传统社会节气、节日合一的重要时间,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 , 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
4.端午节
习俗:吃粽子:节庆饮食端午食粽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粽t”、“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古粽t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五彩丝线: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 , 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另外,可能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 。《汉书?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 。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 。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的信息 。五色丝系于臂上 , 或为文身遗俗 。
5.七夕节
习俗: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
6.中秋节
习俗:中秋夜,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 , 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 , 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祭月,先秦已有此神祭祀活动 , 称为“夜明”或“夕月” 。古时在广东地区,人们有着在八月十五晚上祭拜月娘的习俗 。赏月,早在魏晋初期民间便有了赏月活动,唐朝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到了宋朝,夜市还会通宵营业,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 正式定为中秋节 。拜月,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宋代以后开始在全国范围流行,至于具体的仪式,一般是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人们在家里或者户外摆上“月神”牌位,然后放好瓜果梨桃、月饼等供品,然后进行叩拜 , 祈求福佑 。观潮,中秋观潮的习俗;在古代,浙江一带 , 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吃月饼 , 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俗称“小饼”和“月团” 。除了这些有些地方还有赏桂花,喝桂花酒,燃灯,猜谜,烧塔玩兔爷等 。
7.重阳节
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 , 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 。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具体习俗如下所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 。
8.冬至节
习俗: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 , 摆好香炉、供品等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 , 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而今仍有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 , 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清末明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 , 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 。湖南湖北一带 , 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
9.除夕
习俗:除夕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 。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 。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 。除夕守岁 , 除了岁火外还有“燃灯照岁”的习俗,即大年夜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 , 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除夕 , 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 。水饺形似“元宝” , 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
10.腊八节
习俗: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泡腊八醋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传说在腊月初八,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因此,腊八节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
11.龙抬头
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 , 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据传说是上古人物的生日,应为附会 , 因上古不庆生,恐遭人厌胜,真实诞日情况绝不泄露 。
12.社日节
又称土地诞(农历二月初二),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 , 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 , 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 , 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 , 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
13.上巳节
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 , 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 , 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
14.寒食节
关于改火的习俗 , 在先秦就有了 。《论语?阳货》:“旧谷既没 ,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这里,宰予将农作物生长周期与改火时间相联系 。据《后汉书》说,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 , 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 。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食 。寒食节由两项内容组成,一个是官方的改火仪式,一个是民间的禁火寒食 。冷食折射出先民曾经历过的食物匮乏阶段,改火仪式则标志着新耕作期的开始 。关于民间寒食习俗的记载,几乎是突然地出现在东汉的文献中 , 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区 。即使在寒食习俗颇为盛行的唐时代,其传播范围也不出北方 。
15.中元节
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16.寒衣节
阴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头日”等 。我国北方地区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 , 谓之送寒衣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 。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G”,《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 , 黍G , 俗谓之秦岁首 。”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 , 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 。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的《初冬近饮酒作》 , 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 , 迄今十月犹遗俗 。”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 。寒衣节是流行于北方的节日 , 在南方等地鲜有人知道 。
17.小年
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清朝前期和中期 , 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 , 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 。《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 , 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 , 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月半、冬至节、上巳节、除夕等 。

传统节日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2、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有哪些1、春节: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一起守岁,叙旧话新 , 互相祝贺鼓励 。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4、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这一天 , 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5、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百节年为首 ,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春节: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 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3、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
4、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 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
5、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传统节日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3、传统节日的风俗有哪些1、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 。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 。
2、春节: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春节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欢乐祥和为主要内容,是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
3、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
4、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有禁烟火、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 。
5、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 。
6、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端午浴等 。
7、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 是我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中秋节在我国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同时也是东南亚和东亚各国当地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季的传统习俗主要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 。
8、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是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秋、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 。
9、腊八节:腊八节 , 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节日,主要的习俗包括祭祀先祖、喝腊八粥等 。
传统节日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4、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等 。1中国传统节日盘点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另: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节气也是节日 。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2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春节春节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自古以来春节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寓意,我们把春节寓意为新的开始 , 新的一年,所以是正月初一的这个时候 。古时候,新年并不是正月初一,反而是四节气中的立春 。汉族人把春节看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会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看灯花,发红包,拜访亲戚等等,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也会过春节,但只是形式不一样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有寓意的传统节日 , 以龙命名,寓意着希望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庄稼能够长得非常好,又称青龙节 。主要的目的就是他们希望神龙能够在天上保佑他们,所以二月二他们会把碾子立起来,认为碾子是龙的化身 , 是对龙的一种尊重 。还有一个习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就是“正月不能剃头,剃头会死舅 。”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在二月二日剃头 , 意思就是剃了龙头,图个吉利 。其实正月里剃头死舅是以讹传讹的一个说法 。清朝人为了纪念明人,他们不愿意剃头,是一种思旧的表现,后来思旧被后人理解为死舅!还有个传闻,说在二月二日也不能开大车,怕砸了龙腰 。冬至古代大部分人都认为冬至是冬季的开始,特别是唐朝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过冬至 。冬至是一个节气,有很多南方人会在这一天吃热腾腾的饺子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就是元宵节,古代的人们特别喜欢月亮,而元宵节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 代表着吉祥,人们定会在这一天庆祝!他们会去看灯会 , 也会吃元宵 , 自家人和和睦睦,预示来年团团圆圆!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是过了冬至后的第108天 ,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都会去扫墓或者祭祖 。从周朝开始就有清明节,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不只是汉族人过清明节,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都会过清明节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比较古老的节日之一 ,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端午的原名是端五 , 古人认为五月不吉祥,而初五又是五日 , 所以为了避讳“五” , 因此改名为“午” 。有传闻说端午节是屈原设立的,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在西周初期就有端午节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过端午节的方式也不太相同 。唯一相同之处就是在这一天都会吃粽子,不同之处就多了 ,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这一天女儿回娘家、插艾草、比武、吃打糕等 , 还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要赛龙舟、荡秋天、饮用雄黄酒、吃新鲜水果等等 。重阳节每年的九月九日即为重阳节 , 也叫老人节 ,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个节日,后来在唐朝被正式定义成民间节日,在古代很多诗人在这一天会作诗吟曲,表达异客思亲的感受 。在1989年的时候,中国把这一天也定为老人节,就是要孝敬老人、爱护老人、救助老人的意思 。除夕农历最后一天就是除夕,除夕也叫“除终”,百姓通常叫“大年三十” 。除的本义是去,夕的本义为日暮,寓意去除旧年迎接新年,所以就有了除夕之夜一说 。在中国这一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个晚上都是以吃喝玩乐为主 。再一个就是发压岁钱,压岁也叫“守岁”,发完压岁钱之后就开始贴门神,然后把大门关上,全家人开始通宵守岁,然后在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开大门迎财神 。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家庭都是彻夜不眠,过了凌晨12点之后就代表了初一的到来,于是开始放鞭炮庆祝迎新年财运 。中秋节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从唐朝开始就有中秋节,到了宋朝之后开始被民间重视,后来成为中国特别重要的节日之一 。不只是在中国过中秋,在东南亚一带也有过中秋节的习俗 , 特别是东亚及东南亚的华侨,过中秋节极为隆重 。从古至今就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寓意以圆代表团圆 , 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亲人之间的渴望团聚,同时也期盼家人幸福美满 。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
除夕这一天 , 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
2. 春节(正月初一)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 , 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
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
3. 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此外 , 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4. 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 , 桃红柳绿 。
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
5.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
早在周朝 , 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 , 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
6.七夕
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 , 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 。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
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 。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
7.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 。
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8.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
9.冬至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 。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 。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 , 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 , 具体习俗如下:
一、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 。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 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 , 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 。
二、春节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 , 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 春节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欢乐祥和为主要内容,是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
三、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 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
四、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有禁烟火、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 。
五、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 在仲春和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 。
六、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端午浴等 。
七、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中秋节在我国始于唐朝 , 兴盛于宋朝,同时也是东南亚和东亚各国当地华侨的传统节日 , 中秋季的传统习俗主要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 。
八、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是中国传统节日 。是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秋、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 。
九、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节日,主要的习俗包括祭祀先祖、喝腊八粥等 。
中国传统节日有16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土地诞、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 。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一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
1、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民间喜拜年图吉祥,
2、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古代是情人节,现在习惯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 。
3、土地诞是指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男人们会在这天剃头,有龙抬头的吉兆 。
4、上巳节指的是三月三,古时称为女儿节,三月三要煮蛋吃,防头痛 。
5、寒食节指的是清明前一两天,也叫禁火节,人们以冷食为主 。
6、清明节为每年的4月5日 , 它是最大的祭祖节 , 以扫墓为主 。
7、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5,习俗多为吃粽子,赛龙船 。
8、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很热闹 。
9、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也是祭祖节之一 。
10、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大节,习俗为吃月饼,赏月 。
11、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 。
12、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
13、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 , 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
14、冬至节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
15、祭灶节俗称小年,北方一般农历12月23过小年,南方则是12月24日过小年,人们会在这天向灶神祈福保平安 。
16、除夕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 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 , 家家户户都吃团年饭 。
拿一个传统节日最隆重的中秋节来说吧:
仅仅一个中秋节的习俗就有好多种:
一、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
二、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得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 。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
三、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 , 献上各色供品 。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 。
四、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 。中秋夜 , 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 , 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
五、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 , 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
传统节日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5、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风俗】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 。春节的习俗有贴对联、放爆竹、除夕守夜、吃年夜饭、收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习俗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舞狮子等 。上巳节的风俗有:祓禊、祭祀高C、畔浴、郊外游春、吃荠菜煮鸡蛋、射雁司蚕等 。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 , 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清明寒食期间 , 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 。端午节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仲夏端午 , 飞龙在天 , 龙气旺盛,百邪皆避 。端午节的节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中元节中元节 , 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