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唯一的真实【外一篇】

拥抱唯一的真实【外一篇】
文章图片

台湾女作家简媜说:“散文这种文体 , 固然具备宽阔的腹地 , 去引进其他文体之所长 , 但也有先天局限 。就单纯的时空、事件人物、情感哲理而言 , 相对于复杂度较高的文体 , 更能做精致、深潜的描写;但就承受思想体系而言 , 显出器量了 。以至于单篇收拢成书 , 常有拆散七宝楼阁之感 。这不是‘散文’的错 , 从另一角度看 , 其实并不存在清楚明白的规矩叫‘散文’ , 只在与其他文体并列时才出现相对性的存在‘散文’ , 这意味着作者可以在‘散文’的大名号下自行决定他所要的面目 。”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 形式千变万化 , 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模板 , 在这样自由的气氛下 , 我们有许多发挥空间 , 而不是如记流水账一般散乱无章 , 让人抓不住要点 。单篇的散文的确难以恰如其分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 因为情感之浓烈 , 不是仅靠一字一句就能说清的 。我从前喜欢看辞藻华丽的散文 , 但现在 , 我却更钟爱平淡细腻的文字 。在看似日常的文字里 , 蕴含着深沉的情思与哲学思考 。
言语真挚的散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一度爆火的中科院博士論文的致谢部分 , 与其说是致谢 , 不如说是作者对前半生求学路的回忆 , 以及对那个曾经咬牙坚持下去的山村孩子的致谢 。星期一的班会课上 , 老师让班上的同学一段段朗读这篇文章 , 全班从最初的调笑到后来的静默 。一位男生念完后 , 不禁说了句“太苦了” , 而我也在一些同学的眼中看到了泪光 。
我自己所写的散文大多是单纯的记事 , 但也始终在尝试用最浅显的文字向别人传达我的情感 。最后 , 我仍想引用简媜的话作为结尾:“我对散文有一个梦 , 却陷入所预设的困境里:梦愈大 , 渊谷愈深 。然而 , 不管还要陷溺多少年 , 耗费多少气力 , 我愿意等下去 。如果 , 一辈子能等到一个梦 , 这被虚构的人生才算拥抱了唯一的真实 。”
【拥抱唯一的真实【外一篇】】——————————————————-
带着情感的冲动去写
作者:何韵思
关于散文 , 我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一点感悟——“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个特点 。但它实质上是一种概括 , 而不是一个目的 。写散文的时候应先有一种情感冲动 。它促使你去落笔 , 你的一笔一画都和这个感情挂钩 , 这样写出来就“神”不散了 。而不是说我们是为了写散文而去写散文 , 如同应试作文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