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相声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 。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 。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 , 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 , 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 。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 。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 。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昨天》、《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
●相声知识
说学逗唱
曲艺术语 。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是编唱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将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 。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 , 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 , 《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 。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
垫话
曲艺名词 。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
入活
曲艺术语 。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 ,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包袱
曲艺术语 。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 。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 。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 。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 , 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
一头沉
曲艺术语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 。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 , 一个为主要叙述者 , 即逗哏; 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 。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
子母哏
曲艺术语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 。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
抓哏
曲艺术语 。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 , 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 , 以取得良好结果 。
逗哏
曲艺名词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 。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
捧哏
曲艺名词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 现通常称作“乙” 。
泥缝
曲艺名词 。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
腿子活
腿子活--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 , 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 , 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 , 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
相声是什么?这是一个既好回答又难回答的问题 。说它好回答,是因为它的答案早已公之于众 , 人尽皆知 。许多相声演员上台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相声是语言的艺术 。” 这个回答无疑是正确的,遗憾的是,许多人恰恰忽视了这个定义 。
近几年来,为了改变相声创作、演出不景气的局面,各种形式的相声改革应运而生 。吉它相声、迪斯科相声、歌舞相声、乃至于男女相声、侏儒相声 , 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力气却唯独忽视了“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个根本性的命题 , 因此也就必定不能取得成功 。忽视了语言在相声艺术中的重要性,也就背离了相声艺术的审美特性 。
然而,“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条定义又是不够准确的,它的外延过于宽泛,并不能很好地划分相声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 。在曲艺艺术中,评书、快书等同样是语言艺术,唱曲类曲艺无非是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 。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声乐艺术中都有语言艺术的成份,就连文学也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语言艺术 。如果不能划清相声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基本界限 , 我们就难以进一步深入认识相声艺术的本质特征 。
其实 , 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 , 相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比较独特的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 , 其中绝大部分曲种,无论是只说不唱的评书、评话、快书,还是只唱不说的唱曲类曲种,或是有说有唱的鼓书、弹词 , 它们的内容都在于叙述一个故事,唯独以相声为代表的少数几个曲种(还有上海的独角戏,闽南及台湾的答嘴鼓等)是个例外 。
作为喜剧艺术形式之一的相声,它既不象小说、评书等叙事艺术那样主要以叙述、描写等手法反映生活 , 也不象戏剧、电影等综合艺术那样主要以演员的形体动作形象地反映生活,而是主要通过对话议论、谈论生活 。
相声作为对话艺术,它具有与各种叙事艺术、表演艺术迥然不同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一、相声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 。在叙事艺术中,人物的对话不能脱离情节的制约,而在相声中,情节的作用远不如在叙事艺术中那样重要 。在相声中,情节是为组织包袱服务的,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 。在对话时脱离谈论对象和话题讲述一个故事是无法令人理解的 , 因而也是不允许的 。与此相反,相声中的情节却可以是时隐时现 、若断若续,甚至是若有若无的 。
在有些相声中,甚至可以根本不需要情节,只借助于对话的魅力,即能组织包袱,直接揭露矛盾,表现主题 。相应地,观众听相声也并不醉心于情节的复杂曲折,而是要了解表演者对问题 、事件所持的立场、观点,所发表的意见 。这些观点、意见主要通过对话来表达 。
相声中的人物形象也不苛求完整丰满,而往往是只去描绘其言谈话语,并通过这些言谈话语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性格气质 。相声中的人物同情节一样 , 是组织包袱的工具,因此 , 人物往往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人物性格在许多相声中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夸张的,变形的,并不呈现为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 。在有些相声中则没有人物形象 。
相声的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垫话”、”正活”、“攒底”等各部分之间在情节上有时并没有紧密联系,只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泛的主题加以维系 。在相声中,内容的变化往往不是体现在情节的推进上面,而是体现在话题的转换上面 。
总之,对相声艺术来说,叙事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与情节结构都不占要地位 。相声最重视的是包袱,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 。随便翻开一篇相声作品,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对话 。这些对话维妙维肖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谈话语 。当然,这些对话并干是从生活中照搬来的,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艺术加工 。
二、 相声的包袱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构成的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 “(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 。” (引自马季《卅年回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的三要素中 , 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声艺术特有的 。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 , 对包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 。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一种结构 。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
我们知道,喜剧矛盾的特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 (引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载《马恩全集》第1卷第5页)因此 , 在喜剧矛盾中,各种假象就特别多 。假象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它的特点是能够提水与其本质相反(或相离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极为深刻地反映着本质 。因此,真实的喜剧矛盾具有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点 。在对口相声中,喜剧矛盾――包袱的双方 (现象与本质等等)由捧逗双方分别担任,并通过对话逐步揭露矛盾 。喜剧艺术手法(如夸张、误会、巧合等)为各门喜剧艺术广泛采用,并非相声所独有 。然而,相声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自有其特点 。例如 , 许多戏剧、电影运用视觉形象构成误会,(影片《大独裁者》、《黑郁金香》等都出现了两个相貌酷肖的人)而相声在运用误会手法时却大都依靠对话 。例如《改行》中说到艺人刘宝全改行卖菜,他把 “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儿,这个痛啊! 他把 《遇皇后》 的叫板想起来了 :‘唉、苦哇!’老太太一听:‘噢!黄瓜苦的,不要啦 。’”很显然,这个包袱采用了误会手法,误会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造成的 。离开了对话的双方,也就无法引起误会 。
通过人物对话组织包袱 , 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 。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 。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 , 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 , 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 , 不胜枚举 。
对话不仅体现在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在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逗”是抓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 。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 。相声表演不能为学而学,为唱而唱 。相声演员用方言所说的话,仍需达到对话的目的;所唱的歌曲和戏曲,或是作为对话中的论据,或是通过改唱歌词表达对话的内容 。目前有些“柳话”(即以学唱歌曲、戏曲为主的相声)相声表演实际上变成了听众点唱音乐会,虽然也能取得剧场效果,但是却违背了相声作为对话艺术的本质 。这种“为唱而唱”的创作倾向是不可取的 。
三、相声演员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 。相声演员既不是象评书及其它曲艺演员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表演 , 也不象戏剧演员那样以剧中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是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 。相声演员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对话性(即问答式)的语言 。在子母哏类型舱相声中,这一点比较明显 。其实,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 , 逗哏和捧哏的演员同样是在进行对话 。逗哏演员的话语在内容上虽然确实有叙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现为与捧眼演员之间的对话;在这里,叙述的内容只能作为答话说出来,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对话环境去讲故事 。
相声演员在表演中始终是一个对话者,而不是行动者(英语中“演员”一词为“actor”,也可硬译为“行动者”) 。相声演员主要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 , 而不是依靠外部形象和形体动作 。相声演员的外部形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这一特点与相声的特殊审美方式有很大关系 。有研究者认为相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我演我”的本色表演(见卢昌王《关于曲艺表演问题的几点思考》载《曲艺艺艺术论丛》第九辑76页) , 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虚拟式的表演 。(见薛宝锟《笑的艺术》第64~65页)但无论如何,相声演员的形体动作只是为使对话更生动形象而采用的辅助手段,这些动作不象戏剧中的动作那样重要和完整 。
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虽不多 , 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作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人证” 。
在相声的几个类型中,群口相声是在对口相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形成的,它将对口相声中的双边的对话转变为多边的对话;并且具有某些戏剧的成份 。
单口相声的情况比较特殊 。单口相声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的 。它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 。对此,专家们曾发表过精辟的意见 。
冯不异提出;“在曲艺的诸多曲种中 , 有一种单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称为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但求谏果回甘,却不一定那么有头有尾,它的体制不同于短篇的话本、故事、笑话,也不同于对口相声,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口头文学体裁 。”(引自《继承传统,丰富提高》载《曲艺》1986年第5期) 。
王行之认为:“把单口相声直接并入中短篇小说这一艺术门类,未必确当,但是,因为它们同属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它们之间不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单口相声又有不少独到之处 。”(引自《小说家的益友――或“劲敌”》载《中国曲艺论集》第280页)
李凤琪也曾指出:“单口相声以故事性见长,其中也有偏重说理的,即所谓‘议论型’ , 这种相声容易空洞、枯燥、很难写,新作中几乎绝迹 。” (引自《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刊载于《曲艺》1986年第5期)
看来,专家们比较―致地认为单口相声是一种喜剧性的叙事艺术 。单口相声就其形式而言不是对话艺术,但是 , 它与传统的叙事艺术(评书、故事等)相比又产生了许多变异 。例如,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并且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 。由于单口相声创作中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 。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
对口相声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的,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生命绎久不衰 。这与它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关系 。简单地说,对口相声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对话,二者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 。四、 对话不仅体现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 ,而且体现在欣赏过程中。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目前基本如此) , 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 。相声与其它舞台艺术一样,存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问题 。
众所周知 , 相声是一门最擅长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相声演出所产生的剧场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艺术无法企及的 。除了喜剧性内容的原因之外,相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话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叙事艺术中,创作者自信有力量穿透孤立的事件,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赋予其因果联接的次序,从而构成故事虚构的情节和历史,并将这些内容灌输给观众 。在这里,信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观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
在叙事艺术中,由富有穿透力的情节构成了―个有头有尾、线性发展的封闭性结构,这种结构不允许来自外部的干扰 。在戏剧艺术中,有第四堵墙的理论 。它要求在演员与观众之间矗立起一道假设的墙,这堵墙使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带有间接的性质 。
相声艺术则有很大不同,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 。因此,相声的内容使人感到是不确定的 。相声的包袱常常给观众提供假象,而将真相隐藏起来 。这样一来,就促使观众主动进行思考,因而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思想交 。相比之下 , 评书(及其它一些曲艺)演员不仅将事情的因果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通过得胜头回预先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结局,听众只需被动接受 。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不再享有评书演员那种“说书先生”的地位,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 。他们可以对事物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 。这种来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见,既构成了相声形式上的特点,又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的来源 。在这里,演员的一切言谈话语都要接受另一个演员和广大观众的严格检验,他的种种故弄玄虚、自相矛盾、荒诞夸张、逻辑混乱的话语都逃不过观众的耳朵,他往往因“出乖露丑”受到哄堂大笑,处于“下不来台”的“尴尬”境地 。观众则通过笑声感觉到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并在笑声中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声的欣赏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而相声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
相声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第四堵墙”在相声表演中是不存在的 。许多演员还直接向观众提问,或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 , 并满足观众的要求 。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与交流 。
在相声的欣赏过程 ,观众虽然一般不能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 ,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另外,在许多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往往代表了观众的观点,捧哏演员往往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与逗哏演员进行对话 。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 在相声的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双向的,十分密切的 。这一特点是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对话的形式分不开的 。这种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参与意识,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声与观众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它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达了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乐观精神,并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揭露和讽刺 。相声以其精湛的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 。
总而言之,相声在内容上是喜剧艺术,在形式上则是对话的艺术 。相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这两大特点 , 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黑格尔认为“内容即具有形式于其自身”,内容与形式是对立面的统一:“内容非它 , 即形式之回转到内容,形式非它 , 即内容之回转到形式 。” (见黑格尔《小逻辑》第286―287页)从这一命题出发,我们可以把相声称之为“对话式的喜剧艺术”,或者叫作“喜剧性的对话艺术” 。正如“戏剧:动作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剧中人物的对话一样 , “相声: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演员的形体动作、对话中的叙事成份以及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 。提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只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声这―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规定性的本质,而不是要割断相声与其它喜剧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
“相声: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看似简单,其实,它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相声艺术的基础和破译许多相声之谜的密码 。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相声是市民社会的产物 , 但是我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 英国学者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写道,“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是长长的青藤上的一朵鲜花 。城市这个演戏场内包容的人物的多样性使对话成为可能 。”(见《城市发展史》第88页)这段话对我国的相声艺术的起源可说是一个绝妙的旁证 。由此可见 , 城市不仅仅是演戏的场所,而且也是说相声的场所 。作为人类语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对话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对话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感情的交流 。运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思考,易于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更易于激发人们的灵感,发挥机智、幽默等才能 。对话也是科学与民主的天然盟友 。
相声作为一种非叙述性的对话艺术 , 具有开放性的品格 ,它可以容纳极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但是,它又不能不受到表演时空的限制,相声作为喜剧艺术 , 不允许各种非喜剧性因素进入 。因此,相声又是一门在内容上具有严格限制性规定的艺术 。相声的对话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听觉艺术 。相声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长处与短处 。深刻地认识、领会这些特点,对于研究相声艺术,将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因为感觉到的东西厂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
代表作品:《连升三级》、《糊涂县官》、《改行》、《歪批三国》、《戏剧杂谈》、《扒马挂》、《四字联音》
曲种名家:姜昆 马三立 侯宝林 马季 冯巩 李金斗 刘伟 赵炎 唐杰忠 白桦、邓小林 刘全刚、刘惠 师胜杰 郭全宝 郭德纲 张寿臣 苏文茂 巩汉林
英文翻译:xiangsheng然后解释为:crosstalk或comic cross-talk
所谓相声,最初就是摹仿各种声音,如摹仿人声、鸟声、兽声、风声、水声及其他宇宙间各种声音等 。我认为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以解其危,就是相声的先行者 。厥后历代相传,能者辈出 , 渐形成一种艺术 。比及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上《口技》一文中所写的表演者,已具有相声之雏形 。再后表演者大部摹仿人声 , 又在其中掺上故事,于是相声艺术 , 乃告成功 。现在舞台上的相声艺种,有单口、双口之分;后者较易,前者较难 。
相声艺术,北京盛行较早,最初是设一步帐,一人坐于帐内,学兽叫、鸟叫以及各种单独的声音 , 听众在帐外围听 。后来把它综合起来,掺进一个故事,成为较有系统的声音 。这叫做“暗相声” 。像当时一般流行的《醉鬼还家》、《五子闹学》等 , 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醉鬼还家》段子表演情况如下:忽听见帐内好像有一人在走动,接着打门声、开门声、小儿哭声、夫妻吵架声、摔碗声、鼾睡声,依次而至 。听众捧腹大笑 。再后 , 把帐子去掉,在地上拜一长桌,一人立于桌后,学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业的叫卖声 。这就叫做“明相声” 。
据我所知,咸丰年间,北京有一朱绍文先生(别号“穷不怕”) , 是最早说相声的人 。他八十多岁时,我才十来岁,犹及得见 。他原来是学京戏的,唱小花脸 。后来因为照清朝规矩,不是天天能唱戏的,如斋日(祭天、祭地之日)、辰日(皇帝、皇后、太后之忌日),都必须停止动响器,当然更不能唱了 。这些日子总算起来 , 每年多至五、六十天,各戏园就得一律停演 。若赶上所谓“国孝”(即皇帝、皇后、太后死了),便要规定二十七个月不准唱戏 。我本人赶上过光绪、西太后的国孝,虽说是缩减了,但还须百日不准动响器 。百日后,不准化装唱戏 , 马鞭子只许用青、蓝、白三色,不准用红的 。这么一来唱戏的就失业了 。朱先生想出一个办法,拿白沙子撒地作字,以吸引观众 。等到大家聚拢之后,他就在甬路旁边,手拿竹板(不禁止)两块作响器,唱几段小花脸数板,再说几段小故事,要钱 。他还研究好了几个小段子,如:“勃勃名”、“百鸟名”、“百兽名”、“百虫名”、“青菜名”、“京戏名”等 。另外 , 又自己编了五诉功――“胡不剌诉功”、“堆子兵诉功”、“棒子面诉功”、“夏布褂诉功”、“厨子诉功”;两本小书――《千字文》、《百家姓》等 。这样他就绘声绘影地说起来了,很受群众欢迎 。以后他又把京戏中《背娃入府》、《一匹布》、《打沙锅》等戏的内容,改编成小故事 , 在街头演唱 , 生意更加好了 。于是每遇见辰、斋等日,他就以相声补缺,到咸丰国孝时,即正式以说相声为生了 。国孝后,戏班再邀他去唱戏,均行谢绝 。以后又带徒弟 , 即创出了这一行 。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 。起兴于津京两地,后传播于全国 。成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声在旧社会被人视为下九流的玩意儿;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艺大环境下,相声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获得了长足发展,登上了大雅之堂,跻身主流艺术行列 。在这个过程中“相声改进小组”起到了很大作用 。近些年由于多方面原因,相声不是很景气 。自去年郭德纲红透半天以来,相声再一次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又被喜闻乐见了 。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有:杨义、大兵、刘彤、陈寒柏、李伟健等 。
简单些,语言艺术
文章插图
2、相声是什么意思题库内容:
相声的解释
[comic dialogue;cross talk]
曲艺的一种 。按演员人数,其形式分为单口、对口、群口等,以说、学、逗、唱为其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幽默、 滑稽 的 言语 和表演引人发笑 详细解释 (1).以一人之口同时作出各种声音的 技艺。今称口技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 :“ 绛树 一声能歌两曲,二人细听,各闻一曲,一字 不乱 。按:今有相声伎,以一人作十馀人,捷辨而音不少杂,亦其类也 。” (2).曲艺的一种 。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引人发笑的一种艺术 。表演形式有单口(一人)、对口(二人)、多口(三人以上)相声三种 。阿英 《六十年前的相声》 :“相声历来是 为人 民喜爱、具有 光荣 传统 的 。” 周扬 《<侯宝林相声?。拘颉?:“相声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为 群众 所 喜闻乐见,雅俗共赏 。”
词语分解
相的解释相 ā 交互 , 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 。相等 。相同 。相识。相传(n ) 。相符 。相继 。相间(n )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 两者 互相 配合 ,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 一定 对象 的: 相信。相烦 。相问 。声的解释声 (声) ē 物体 振动 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 。声带 。消息,音讯:声息 。不通声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声明。声辩(公开辩白) 。声泪俱下 。声嘶力竭 。名誉:名声 。音乐歌舞:声伎(女
文章插图
3、相声是什么样的艺术表演形式?与脱口秀有哪些区别呢?相声是一种语言表演形式,他与脱口秀最根本的区别是表演方式不同,相声演员是塑造人物,脱口秀演员是讲述段子 。再有其他的区别比如说传统的相声演员上台表演要穿大褂 , 表演需要桌子折扇手绢以及醒木等表演道具,而脱口秀演员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麦克风 。再有就是形式不同 , 相声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还有群口相声,而脱口秀一般则是由一名演员即可完成 。
相声是一个相对于脱口秀来说比较传统的行业,他通过演员的叙事以及人物塑造将现场的观众带入到一个环境当中,然后依据所塑造人物的个性以及特点等多种方面进行找哏逗乐,在塑造人物方面对于演员的要求要稍微高一些 。而脱口秀演员则更注重对于故事的叙述以及语言的表达上,一件事怎么说才能让大家明白这个故事可乐的点在哪里,这一点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要更加重要 。
相声演员相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要更加难一点,因为相声段子可以学习前辈所流传下来的,但是同样的东西怎么说能让观众乐就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了,在传统的节目上进行二次创作是对于年轻相声演员来说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一件事情 。相声演员还更加要求基本功,基本的贯口和唱段虽然不是经常会用到,但是也是作为相声演员来说比较重要的基本功 。现在很多的相声演员其实并不会这些基本功,但他们也可以让观众有非常好的观感体验,不过在面临基本功的问题上还是要勤加练习,这样也会对相声表演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一些很传统的作品比如《报菜名》《地理图》以及《歪唱太平歌词》等 。虽然现在的受众不是很喜欢这些大段的贯口或者传统的唱腔 , 不过作为相声演员该练习的基本功还是要勤加练习的 。
相声和脱口秀是两门不同的艺术,但是本质上都是语言艺术,二者不能进行根本的比较 , 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我们期待看到各类型的艺术都可以欣欣向荣 。
1.相声是一种语言表演形式,他与脱口秀最根本的区别是表演方式不同,相声演员是塑造人物,脱口秀演员是讲述段子 。
2.再有其他的区别比如说传统的相声演员上台表演要穿大褂,表演需要桌子折扇手绢以及醒木等表演道具,而脱口秀演员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麦克风 。
3.再有就是形式不同,相声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还有群口相声,而脱口秀一般则是由一名演员即可完成 。
艺术表演形式:相声属于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以说、学、逗、唱为主要形式,突出其特点 。区别:脱口秀的表演基础是文本,所以 , 每一个脱口秀演员都要写自己的段子,都很在意别人抄袭自己的段子 。很少有脱出文本自由发挥的部分 。而相声不一样,相声的表演基础是现场互动,是语言表达 。
其实是一种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形式,脱口秀是比较虚幻的,并不是很真实 , 但是相声是很真实的 。另外相声和脱口秀的产生地不同,历史渊源也不一样 。
文章插图
4、什么是相声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相声一词 , 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 。象声又称隔壁象声 。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 , 在明朝即已盛行 。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 , 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 。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 。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文章插图
5、什么是相声?相声(Crosstalk) , 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 。
相声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 。用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 。多用于讽刺,现也用来歌颂新人新事 。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 。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 。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 , 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 , 盛于当代 。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 。
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 。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
扩展资料:
代表人物
张三禄是当今社会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 。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 。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道光年间 。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 。”
朱绍文(1829-1904),相声界的祖师爷 。艺名穷不怕 , 汉军旗人,祖籍浙江绍兴 。他演出时打击节拍的竹板上刻着“满腹文章穷不怕 , 五车书史落地贫”的字句 。
常宝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不抵抗政策;也曾为讽刺当时天津警察“贱”遇到麻烦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声
相声简介
英文翻译:crosstalk或comic cross-talk,TALK SHOW脱口秀,或CHINESE COMIC DIALOGUE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 。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 。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 。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 , 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
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
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 , 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
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 。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 , 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 。
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 。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昨天》、《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
http://baike.baidu.com/view/6749.html?wtp=tt
相声(Crosstalk),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 。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 。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 , 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 。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 。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
总而言之,相声在内容上是喜剧艺术,在形式上则是对话的艺术 。
一、相声词是说相声时用到的台词 。
二、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 , 后发展为象声 。象声又称隔壁象声 。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 , 在明朝即已盛行 。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 。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 , 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 综合为一体 。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
说学逗唱
说:能说绕口令,贯口,会念定场诗,数来宝等 。
学:能学各省方言,各种地方戏曲,曲艺,流行歌曲,大小买卖的吆喝,学口技等 。
逗:会说单口,能逗哏,能捧哏,能泥封,会双簧(前脸 , 后身)等 。
【相声是什么,什么是相声】唱:会唱太平歌词,开场小唱 。
- 冰箱停电了干扰素可以放冷冻室里吗,干扰素要放冰箱保鲜吗
- 马的最高时速能达到多少,马最快能跑多快……
- 哪吒神奇在什么地方,哪咤闹海神奇的地方在哪?
- 中山离深圳多远多少公里,中山到深圳要多久
- 漱口水过期了还能用吗,过期的漱口水能干什么,过期漱口水可以干嘛用
- 鱼肝油怎么吃比较好,鱼肝油的用法鱼肝油如何使用
- 小米粥能减肥吗,喝小米粥能减肥吗 喝小米粥有哪些好处
- 红烧肉属于哪个菜系,毛氏红烧肉是哪的菜系?
- 木地板鼓起来了怎么处理,木地板起鼓了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