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紫砂壶鉴别,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真假

1、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真假大红袍紫砂壶真假的鉴别方式如下:
1、颜色
大红袍紫砂壶所用的泥料是朱泥中的极品,不过并没有朱泥的黄色,而是纯天然的红色,高温晒制后的茶壶颜色艳丽饱满,而假的大红袍紫砂壶会通过在泥料中添加铁红粉进行调色,色泽颜色但比失真 。
2、原产地
大红袍主要产自于宜兴、黄石黄岩心,制作紫砂壶的泥料是专属的特殊泥料,如果茶壶的产地距离产地较远,很有可能是假的大红袍些砂壶 。
3、声音
真的大红袍紫砂使用的泥料极为扎实,因此烧制而成的紫砂壶十分厚重,壶盖和壶身进行接触时能产生金属声,直接用手弹则是清脆的响声 。
4、壶的材料
大红袍紫砂壶是纯天然的矿物质泥料制成 , 大红袍泥性十分娇贵,张力较低 , 仔细观察壶身时,可以看见,少许的原矿颗粒,不过触摸时手感十分绵密 , 甚至还会有一种紧绷的感觉 。
5、包浆状态
从养出包浆的时间以及观察包浆的状态就能很好的判断,大红袍紫砂壶的包浆非常容易泡养 , 哪怕是刚买回家的茶壶,在未经泡养的状态下就有一种温润古雅的光泽度 。

大红袍紫砂壶鉴别,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真假

文章插图
2、大红袍紫砂壶都是假的大红袍紫砂壶都是假的 。
第一就是大红袍泥料太过稀少 , 制作成壶的更少,所以博物馆中没有能做收藏到一个 。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大红袍泥料珍贵,成型难,烧制成功率低,所以都拿来和其他泥料搭配使用,并不会单独用大红袍泥料来做壶,所以博物馆中也就没有了收藏 。
据《宜兴紫砂矿料》书中记载,真正的原矿大红袍是指黄龙山大红泥,而这种原矿泥料颜色本身就是大红色的 。但寻遍整个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都没有找到典藏的大红袍紫砂壶成品,由此可见原矿大红袍紫砂壶的稀有程度 。
黄龙山大红泥:
产于黄龙山浅表黄石夹层中的白泥泥层之间,偶然出现,含矿量极为稀少 。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 , 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感,不溶于水 。部分矿料中有少量青绿色夹层,如不去除,烧成后会呈现白色砂点 。
熟泥可塑性略差,成型时极酥,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对成型要求较高,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一般烧成1120~1150℃左右,收缩率5.5%左右 。
烧成后呈大红色,其表面颗粒质感与紫泥大致相同,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光泽如玉 , 是公认的优质紫砂红泥,也被称为“大红袍” 。
大红袍紫砂壶鉴别,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真假

文章插图
3、大红袍紫砂壶刻字之后为什么内侧不是红色内侧的泥料不同 。大红袍紫砂壶刻字之后因为内侧的泥料不同所以不是红色 。
1、首先喷浆壶,内部的泥料和表面的泥料不同,那么刻字地方和壶的颜色自然会不同 。不过一般喷浆壶是在制作完成后才喷的,刻字处和壶的表面都会喷到相同的泥浆,喷浆层剥落,是看不出的 。
2、其次明针工艺的处理,紫砂壶的泥胚都要进行明针的处理 , 但明针只能针对壶的表面 , 内部是没办法的 , 刻字之后露出的是泥料内部的,自然是没有明针的,因此刻字处的泥料密度和表面的密度不同,加上烧制的时候受热温度也有差别 , 因此烧制后的颜色自然是不同 。这就像是紫砂壶外壁和内壁的颜色不同是一样的道理 。
3、最后买紫砂壶的时候 , 看颜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紫砂壶的真假提供参考 , 但也不能完全凭借颜色来进行判断 。紫砂壶的颜色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别的不说,同样的泥料窑温不同烧制出来的颜色就不同,如果用颜色来鉴别真假,则会非常不准确的结果,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
大红袍紫砂壶鉴别,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真假

文章插图
4、朱泥大红袍泥料如何鉴别?朱泥是金黄色或者是黄绿色的红泥,氧化铁的含量比较高,因为朱泥的沙含量叫其他种比较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 。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30%-40%之间,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 。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
大红袍泥制作比较难,泥性不易掌握,烧制时候柔易开裂,烧制好的成品,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 。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
大红袍紫砂壶,在紫砂壶界受到人们的喜欢,色泽艳丽,有鸿运当头的蕴意 , 仔细覆膜 , 质感绵密 , 手感扎实 , 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 。
“朱泥”壶主要特性有:
1、结晶度高 。泥的断面接近瓷质,将壶盖从壶口提出 , 可闻铿镪之金属声,以指弹扣,声脆,音有共振 。
2、泥色如橘 。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 , 氤氲中有紫光游移 。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 。
3、含砂量低 。和本山绿泥一样,烧制后几乎看不到颗粒 。
大红袍紫砂壶鉴别,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真假

文章插图
5、紫砂壶徒大红袍,朱泥,红泥,小红泥的区分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是接近底层表面的一种黏土岩,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 。嫩泥矿层的底部 , 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须用硬器掘之 。古文献说它是“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土乃变朱泥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 。其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
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 , 或红中略带紫 , 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泥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 。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
红而不艳,红得柔美,是红泥色泽特点 。色泽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 。
窑温不足 , 红泥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 。窑温稍高,则收缩大,变形、塌陷、铁质熔点较易产生 。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 。
红泥可以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袍泥,其区别是原矿层的不同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 。
红拼泥是红泥拼调了其他泥料,并不是在壶的外面涂上红色 。
红泥烧成
什么是“朱泥”?
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明代称“石黄泥”,清代称“朱泥” 。其含氧化铁量较其他紫砂泥高,在14%~18%间 。原矿深埋于宜兴丁山镇赵庄山嫩泥矿层的底部,外观呈咖啡黑色,炼制目数80~180(一般红泥目数为60目),成泥后称朱泥 。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紫光游移 。台湾曾热传它被用作航天太空舱中的隔热材料,称为“太空梭泥” 。
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形工艺难度亦高 。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25%~37% 。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为5成 。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市面上不少所谓的朱泥壶,实际上是红泥加添混料烧制而成的,表面无明显颗粒 。
橘皮朱泥
小煤窑朱泥
说到朱泥“小煤窑朱泥”必须提一下 。原矿小煤窑朱泥产于黄龙山麓红庙小煤矿1000米夹层处,是处于煤块和砂岩之间的夹脂泥块 。泥层厚度仅在5公分到20公分之间 。且不呈片层 , 只为点状分布 。这就很大程度增加了开采成本和开采难度 。从50年代开始便有零星朱泥矿出产 , 不过产量不大 。原本小煤窑朱泥开采出来,极少单独制壶,由于小煤窑朱泥粘性很强,很多都是直接加到普紫泥或者清水泥里面,增加泥料的粘合性 。我们今天很少能看到小煤窑朱泥的老壶,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
由于政府加强紫砂资源的保护,97年初小煤窑朱泥矿被封闭,采矿原址上进行了覆盖修整,再在上面种树,现在小煤窑的树都已经成林了 。真正的原矿朱泥的价值不是市场上商品朱泥可相提并论! 真正朱泥矿料为嫩黄色,烧成后作品为橙红偏黄 。现今随着朱泥矿料越来越希缺 , 假冒的化工料朱泥充斥市场 。通常都用普通低档紫砂矿料添加铁红粉使之变红;添加玻璃水使之光亮且发铿锵之声 。在丁蜀农村随处可见添加铁红粉的血色污水横流 。但是小煤窑朱泥是不是真的就没有了呢?当然不是,有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家族手里还是屯有一定的囤货的,只不过很少拿出来用,物以稀为贵嘛!
小煤窑朱泥的烧结温度较低 , 窑温约1080度,但收缩比高达30%左右,非常容易扭曲、变形、破裂 。在制壶中对于工艺师的技艺要求很高 。朱泥壶不要偏面的求精致,要在泥料纯正的基础上谈做工 。
小煤窑朱泥是紫砂朱泥中的珍贵品种 , 因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 。
朱泥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1,洁净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 , 将壶盖从壶口提出,可闻铿锵之金属声,以指弹扣 , 声脆,音有共振 。
2,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制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离 。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 。
3,含砂量低――和本山绿泥一样,烧制后几乎看不到颗粒 。
4,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高达30%以上,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坯烧成率仅为5成 。从古至今多制小品 。
5,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即可析出铁质 , 出现火疵点 。
那小煤窑朱泥有特点呢?
1.烧成后颜色温润橙红,热水冲淋立现娇嫩鲜红特色,神秘迷人 。如荷花池间玉立、若冬梅雪中含苞,卓尔不群,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泡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层次变化,美不胜收 。
1. 泡茶水色好 , 泡养速度立竿见影 。一般两三泡茶后就能感觉到水色的明显变化,最终养成玉一般的质感.
2. 烧制难度高,小品成品率高时也仅在60%,中大品紫砂艺人极少制作 。本人曾在以朱泥作品闻名的崔龙君老师处亲见一窑3把朱新洪老师精美刻绘的260CC石瓢全部烧裂,令人扼腕痛惜 。
【大红袍紫砂壶鉴别,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真假】 3. 资源性特质,封矿已十余年 , 矿料存世稀少 。加之具有的特殊的褶皱及纹理感,一把品相完整的原矿壶品具有像和田美玉一样良好的收藏及观玩价值 。
小煤窑朱泥
说到这,有些新手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的问,那“朱泥”与“红泥”区别在哪?
在原矿颜色上,朱泥鲜黄色,有油脂感;红泥土黄色,较干涩 。
在烧成颜色上,朱泥鲜红,表面偶有波纹皱;红泥暗红,表面绝无波纹皱 。
在敲击声音上,朱泥烧结度高,发声尖啸有金属感;红泥烧结度低 , 发声沉稳有陶土感 。
在制作难易上,朱泥可塑性强,易成型但难烧成 , 收缩率大,成品率低;红泥可塑性弱,难成型 , 但易烧成,收缩率小,成品率高 。
“十朱九皱”的说法正确吗?
尽管朱泥壶垂直收缩大于横向收缩,但不能用“无朱不皱”去概括 , 传世的众多朱泥的作品都是不起皱的 。精心选泥,掌握泥性,炼制得当 , 朱泥壶可不起皱 。
有些紫砂壶表起皱,成因是“冲浆” 。原矿料制粉通常为60目,冲浆用粉通常在200目以上(肉眼无法分辨200目以上的杂质) 。在高温下 , 泥浆会流动填补砂砾之间的空隙,形成皱纹或者凹砂现象 。如果原矿泥料纯度高,砂砾间无断层,自然就不会有皱纹和凸砂现象了 。
什么是“小红泥”?
“小红泥”是不加其他泥料的嫩泥,含大量氧化铁 , 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泥质细、砂粒微密度大、结晶高 。窑温约为1080℃,收缩比约在15%~25%之间 。
小红泥烧成
“红泥壶”用料为什么要拼制?
常见的红泥壶 , 用料多是70%红泥,20%红金底板(一种天然泥矿,可补充因加入紫泥后的失色)拼制而成 。在1180℃左右烧成后,呈色与纯红泥无大差别,但收缩率大大降低 , 透气性增强,泡养后隐含的紫泥颗粒晶莹圆润 。
拼制红泥,与加入色料拼制的嫩泥料有很大区别 。地摊廉价所谓“朱泥壶” , 甚至是用制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制成,收缩比仅为10%左右,已不是真正的紫砂壶了 。
“嫩泥红泥”和“红泥如何区别”?
前者的原矿是普通的嫩泥料,后者的原矿是红泥 。
前者的收缩比是14%左右,后者的收缩比在25%以上 。
前者烧成温度是1100℃左右,后者的烧成温度是1180℃左右 。
前者是红中略带一点光洁明亮的橙色,后者是红中略泛温润透明的橘光 。
前者成型较易 , 大小壶型都可制作,后者成型较难,大壶少见 , 小壶较多 。
前者含砂量低,壶表面颗粒不明显;后者含砂量高,壶表面有较明显颗粒 。
什么是“大红袍”泥?
加入石黄(石黄非石黄泥,是有壳、幔、核的蛋状结构天然矿物 , 可溶于水 。其内核形色如蛋黄,外壳色黑褐、硬如铁 。顾老称其为“烟瘪只” 。石黄含铁量很高,陶制产品装饰花鸟的红色)的红泥,即所谓的“大红袍”泥,可塑性大增,延展性加强 , 泥片弯曲时不易断裂,烧成温度约为1040℃,收缩比约为30%~40% 。质感和润感都会增强 。抗日战争前 , 宜兴县长钟竟成,就用特制“大红袍”泥聘余国良老师制作一批茶壶送人,壶铃“钟竟成赠”方章 。
现在所谓的“大红袍”泥 , 是在练泥过程中,把适量的天然铁红粉加入到含氧化铁成分较高的夹层嫩泥中,成型后经过窑烧,壶体泥质细 , 砂砾小、密度大、结晶高,色泽大红 。泡养后艳红热烈 。
大红袍烧成
为什么有些红泥壶的颜色会是紫色?
在红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氧化锰 , 烧成后便会呈现不同的紫色,精巧细腻 , 视觉其妙 。
红泥壶本身密度高,因此最适合泡轻发酵的铁观音等高香茶 , 逼香快,扬香高 。红泥壶内的水不宜收干不是泥料的问题,与泥性有关 。相比其他泥料,密度高 , 残水不易吸收 。红泥含铁量高 , 烧成中会有铁质析出,形成熔点,结晶效果特殊,色泽独特,带有“油性” 。纯正的红泥壶,价格是紫泥价格的50倍有余,甚至还在上涨中,是按两计价出售的 , 最主要的原因是矿源有限,少于其他大部分泥料;采掘难度大 , 矿在嫩泥矿的底层,多零星状分布,需矿工手工“抠”出 。所以一把真正的红泥壶价格相比于其他泥料制成的紫砂壶是要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