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人,三不说( 二 )


王昭远极为得意 。孟昶将这个几乎决定国家生死的大权授予了他,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
或许是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王昭远养成了极为狂妄自大的性格 。
行军途中,他不断向军民夸下海口,声称自己从小熟读兵法,善于用兵,堪称再世诸葛亮 。
这次出兵,他不仅要打退宋朝的大军,还要带着这些将士们一路打到汴梁去,开疆扩土,成就不世伟业 。
在两军交战前,王昭远一身道人打扮,并且自比为诸葛亮,坐于推车之上,镇定饮酒 。
王昭远声称:“这一战不仅要胜敌,而且还要带领蜀军收复中原!”
不料,双方交战之后,王昭远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
三战皆输,王昭远一改先前的镇定模样,急忙下令让将士把守剑门,自己择慌而逃 。
他逃匿到了一座民房之中,但还是被宋军活捉了 。
王昭远此时悔不当初,口出狂言,迟早都会遭殃 。
常言道,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
优秀的人,最是谦逊 。低调的人,最是沉稳 。
真正努力做事的人,从来都是专心致志 ,根本不屑于炫耀 。
越没本事的人,才越急于表现自己 。
做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以为是,最大的失败就是狂妄自大 。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把实力挂在嘴边,而是把本事放在心里 。
成熟的人,三不说
文章图片

3
信口开河的话,不说
《易经》里有一句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讲话少,句句在理;浮躁的人,废话多,言不由衷 。
一个人若口无遮拦,很容易招惹祸患 。
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刘秀的大臣,韩歆和儿子韩婴在家中自杀 。
韩歆自杀,既不是因为贪污,也不是因为腐化,而是祸从口出 。
韩歆接任大司徒, 坐上别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既是福分,也是祸患 。
因为他那口无遮拦的性格,根本就不适合在皇帝跟前混 。当上大司徒后,马上就惹事了 。
有一次,刘秀在朝会上诵读自己与隗嚣、公孙述往来的书信,颇为自得 。
不料,当着满朝文武,韩歆突然嘲讽刘秀说:“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 。”
搞得刘秀十分没面子,恼怒不已,恨不得把韩歆当作蟑螂一脚踩死 。
不过,刘秀毕竟是一代明君,胸襟气度、隐忍能力都不是一般常人可比 。
然而,刘秀头老虎不发威,韩歆竟然以为刘秀是只病猫,他得寸进尺,在之后的一次朝会上,又向刘秀开炮 。
他说,天下将有严重的饥馑荒年出现 。并指天划地,言辞非常激烈 。
这就不单单是嘲讽刘秀个人的德行了,而是制造谣言,危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