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初三作文 精选10篇( 三 )


兴趣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知识、技能的传授
兴趣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上的,一个人有了求知的需要,才可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健康的兴趣指向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间接的学习兴趣 。
事实说明,人对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事物,对力不胜任的活动很难产生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同时从加强有关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训练入手 。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
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广泛接触事物和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兴趣 。因此,教师除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
三、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又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中心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常常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容易变化 。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鲜明的、富有情绪色彩的故事情节,他们时刻关心的是和他们本身有联系的富有情感的东西 。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既要培养他们对各科的学习有兴趣,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培养他们的中心兴趣 。当然要特别注意防止他们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过分迷恋于某种课外活动而影响功课的学习 。
四、重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转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的直观教具,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过程感兴趣,并获得知识,这就是直接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懂得了学习语文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将来还可以顺利地读书写作,使学生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兴趣,这就是间接兴趣 。
两种兴趣都有利弊,直接兴趣由于事物在眼前容易产生,然而也容易消失和淡薄 。间接兴趣的目标比较抽象,兴趣一时也不易形成 。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该将两种兴趣不断转化 。
比如,学生拿到“看图学文”的图片,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从而喜欢它,仔细地观察它 。当教师借助图片的直观形象唤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后,就应当自然地转化到间接兴趣上去,让学生懂得识字的作用 。当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兴趣转化到直接兴趣上 。
其实,间接兴趣是兴趣的终极目的,只有具备了为一定目的而学的间接兴趣,兴趣才能得以维持、稳固和发展,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得到发挥 。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达到“我要学”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