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皈依佛门( 三 )


2 、凡发心来本庵报名出家的女信众,学习考察合格后方可剃度 。
皈依佛门之后常常会有着许多不懂规矩的新人 , 许多人或许因为条件不允许,而没有办法了解更多的居士规矩 。想要做一个标准的、合格的佛教徒,一些规矩都是要必知的 。
还想了解》》 什么是佛教文化
规矩就是戒律,五戒,十戒 , 48戒,具足戒 。比如佛家的五戒,这是重戒 , 必须要守的 。戒杀生、偷盗、*乱、妄语、饮酒 。皈依后注意守戒 , 还要安心,入定,生慧,慈悲救度 , 圆满一切善行,返回极乐世界 。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 , 外束其身 , 动静举止 , 皆应如法 。“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 。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调伏烦恼 , 身心寂静 , 人格风范也可以感化众生 。因此,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 , 是学佛的基础 。
但许多刚入佛门的居士乃至个别学佛多年的居士 , 对此并不是很清楚,进入寺院不知所措,言行举止常不如法,甚至玷污清净道场的庄严神圣 。更严重的是对入寺的规矩礼仪凭空猜测,以致于以讹传讹 。
善信佛教徒是不说四众过的 。如果真的有这种寺庙和师傅就要远离它 。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位大仁波切说的 。佛教所说的功德是根据每个人的发心来衡量的,而不是数量 。清静的发心供养一元钱也比大款们随手甩的几万元功德大 。
我们所看到的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业,不管善业,恶业,无记名业都是一个种子 。当因缘凑合下 , 有些善的先发芽了,有恶的先发芽了 。做坏事的人总是那么顺利 , 也是老天在帮助他败光他前世的福报 。
供养还是要的 。这是我们积攒福德的机会 , 所以和尚也叫福田 。成为一个佛教徒,受了五戒 。你的功德也就不可限量了 , 这不是一个在家简单的好人所能比喻的 。而且信佛学的是出世的功德,而不是简单的做好事得好报过好日子这样的 。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 。皈依以后 , 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 , 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 , 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
就好比一个学生 , 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罢了 。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 。所以 , 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