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长篇古诗词(14)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 , 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 。
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 。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
自汉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铺排 , 或着意对偶,而其论述的展开往往是层层推理 , 沿着一条线索直贯而下,层次比较简单 。唐代自韩、柳起 , 就很讲究文章的波澜起伏、回转曲折,其变化奇诡多端 , 使人莫测;而作者的结论,就在这中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
到了宋代,以苏轼为代表,除了继承前代遗风之外,又有了通畅明快、气势浩然的特色 。试以贾谊《过秦论》和韩愈《杂说一》作一简单比较,看一看这种区别 。
《过秦论》一般被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依次叙述:秦从孝公起日益强大;其他诸侯网罗人材、合纵缔交以攻秦,反为秦所败;延至始皇帝 , 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传业万世;但陈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结论:秦之速亡,是由于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后却不能施仁义以守业 。
中篇承上篇继续论述秦不能安民的过失:首言处于战国动乱之后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 , 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 , 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 以暴虐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为暴虐,以致国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得出结论:“故先王见终始(事情的开头与结尾)之变 , 知存亡之机(关键),是以牧民之道 , 务在安之而已 。”可以说:上篇以述代论,从事实中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命题;中篇才做了系统的推论 , 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作为论据出现的 。
其论述如千丈瀑布一泻而下,较少纡徐曲折 。再看《杂说一》 。
这是一篇不过一百一十几字的短论:龙嘘气成云 , 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 , 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 , 无以神其灵矣 。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 ,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
既曰龙 , 云从之矣 。(灵于龙:比龙还“灵” 。
茫洋:即汪洋,浩瀚无际的样子 。玄:玄冥 , 指广大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