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认知里,藏着他读过的书( 二 )


上海锦江饭店的一个老总因为欣赏他,特地跑来与他结交 。
几天的交流过后,送了他一本《曾国藩》,曹德旺反反复复把书看了好几遍 。
他看到曾国藩年轻时傲慢至极,做侍郎时,与京城同僚经常发生摩擦,创办湘军时,与地方官场关系紧张 。
后来,曾国藩悟到,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他开始立身修心,做事谦虚,待人温和,最终成为“半个圣人” 。
这时,曹德旺也才明悟了老总的委婉劝诫;做人身段要软,要适当收敛锋芒 。
他特地请书法家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办公室: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
以书为镜,关照自身,可以悟修身之道,明待人之理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说过一句话:
“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的偏见,走出自己的狭隘 。”
以前,罗翔生性冷漠,张口就是“关我什么事”,心高气傲,看不起身边的同事,同事一犯错,他便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
他曾坦言:“我是一名湖南人,从小我就为生为湖南人而骄傲 。我瞧不起一切外省的人与事,也对外省人不屑一顾 。”
后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窥见了自己的自私和褊狭,性格和三观渐渐发生了改变 。
他读《罪与罚》肃清了自己头脑中很多混乱的哲学,直面内心的幽暗,重新审视前进的路;
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时,他对于正义和善良,有了更加深刻和理性的认识 。
从偏见到包容,从冷漠到良善,罗翔与哲人对话,不断地自我叩问,不断地自我修正 。
《生活的艺术》里有段话说:
“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满身,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
一个人如果不以书籍为跳板,去看多元的世界,去聆听智者的引领,就会容易落入自身的狭隘 。
在文字的浸润下,我们才能变得圆润且有光芒,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谦和 。
一个人的认知里,藏着他读过的书
文章图片

03
宁夏农民作家康鹏飞曾谈过他的故事 。
他十几岁时就辍学去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和砂浆,微薄的工资只够果腹,他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 。
后来他集结了几个农村青年,成立了一个叫“蝴蝶”的帮派,专门干偷鸡摸狗、顺手牵羊的事,成了当地谁都惹不起的街头混混 。
有一天,他带着一伙人在街上闲逛,路过一个书摊时,他习惯性地“顺走”一本书 。
回到住处,闲来无事的他便翻起这本书,结果书里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
“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个觉悟时期,而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