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谁说的( 二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 , 新了还要更新 。
出处:春秋·曾参《礼记·大学》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苟日新 , 日日新,又日新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天命之谓性 。
白话释义:
大学教人的道理 , 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 , 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 , 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 , 每天不间断地更新 。
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 , 否则就要失败 。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 , 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 。这个道,不能离开片刻我的身心 , 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正道了 。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 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 。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 , 旨在弘扬理学 。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曾参二十七岁 。是年,孔子卒 , 终年七十三岁 。曾参若父丧而无服 , 守孔子墓 。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 。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曾参三十八岁 。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 , 设教于武城 。公元前456年(鲁悼公十一年) , 曾参五十岁 。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 。
公元前455年(鲁悼公十二年),曾参五十一岁 。鲁悼公十三年(公元前454年)曾参五十二岁 。公元前446年(鲁悼公二十一年),曾参六十岁,与子夏、段干木等设教于西河一带 。
内容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类似的概念的出现及精确概念的出现历史并不久远,但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一个久远的话题 。随着阶级统治的出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并发展 。
这种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其经典著作中凸显出来,《大学》就是一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著作 。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主要措施、主要原则及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简要概述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告诉我们,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应该勤于自省 , 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 。
这句话一般用于强调不断革新思想的重要性 , 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