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大小月分是如何划分的( 二 )


大月31天的月份有: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
小月30天的月份有: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
特殊的二月平常为28天,闰年为29天 。
扩展资料:


农历的大小月不固定
中国农历中的月是按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安排的,称之为“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2953059天) , 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又必须要用整数来表示,因此人们就用设定小月为29天,大月为30天的方法,让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
又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所在日,所以要按照两次出现朔的间隔天数来定大、小月 。两朔间隔为30天时为大月,两朔间隔为29天时为小月 。大小月的安排不是固定的 。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大年三十时有时无
系农历大小月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月
一年有12个月 , 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公历的大月有31天 , 小月有30天 。每年固定1、3、5、7、8、10、12月份为大月31天,4、6、9、11月份为小月30天 。2月既不是小月,也不是大月 。2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
农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 。且大小月分布毫无规则,每年都不同 。农历的月按朔望周期来定 。月相朔(日月合朔)所在日为月初一,下次朔的日期为下月初一 。因为一个朔望周期是2953日 , 所以分大小月 。大月30日,小月29日 。某月的“大”、“小”以及哪天是“朔日”,要根据太阳、月亮的真实位置来推算,古时候叫“定朔” 。
扩展资料:


划分标准
阴历固定单月?。?双月大 , 闰腊月大 。除公元尾数为000、165、335、500、665、835年外,凡5的倍数年份的正月改为大月 。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824年二、三月是小月,八、九、十、十一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小月
阳历平年每年分十二个月,大月三十一日,小月三十日 , 二月只有二十八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 。
阳历的大小月有一定规则,七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八月以后 , 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于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 。
扩展资料农历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