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翻译( 二 )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 。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 。《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 。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 。”《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尚 , 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而太公望对答武王则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 , 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 。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难道还有欺凌平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 。’把金和马全部退还 。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 。”唉!自古以来 , 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么!我对辽东的事件不能无感 。
杜子美诗道:“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 。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 , 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 。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 。从此以后朔方防御侵掠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 。所以贪财的人作将帅便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 。懂得这个道理 , 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 , 无耻矣.”的意思是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可见不知羞耻永远不会有自尊.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正确选择,结合语句的本意可以看出,BD的说法是正确的,AC的说法与此相反,是错误的.
故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