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如何预防火灾的小知识


有关如何预防火灾的小知识

文章插图
1火灾防护常识
一、火灾的定义 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
燃烧 , 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有火苗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发生必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剂和着火源 。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
2助燃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助燃剂 。助燃剂可分为氧和空气、其他助燃剂二大类 。
3着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 。
根据着火源的能量来源不同,着火源可分为: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核能等八种 。必须指出,只有在可燃物和助燃剂充足,着火源有足够的温度和热量,而且三者同时具备并互相作用时,才会发生燃烧 。
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或者三者没有互相作用,就不会发生燃烧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同时产生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
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包括: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着火源、阻止火势 。二、火灾的分类,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
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醇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
指钾、钠火灾等 。三、火灾时人心理与行为的误区 火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 也会使人陷入过分的恐怖中 。
害怕和恐怖的程度因人而易,反过来说,正像代表每个人性格的理性判断那样,当其消失的时候就成了没有个性的人 。这些人汇集成群,共同拥有不安和恐怖,显示出火灾时特有的心理,会导致比火灾本身更加严重的灾害 。
混乱时 , 如果没有可依赖的人,就必定会陷入周围的氛围中,由于共同具备的不安,就易于听从谣言或错误的诱导 。从心理角度看,人群具有下列特征:1、愿意靠近人群 。
由于某种原困,人们汇集到一起 。这些汇集起来的人群的心理又起到相乘的作用 。
遇到火灾时的烟雾、停电、嘈杂等状况,常常会导致恐慌 。内部情况的场所,当人们对情况无法作出冷静的判断时,往往会返回进来时的线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