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兔毛改良毛笔是谁


曾以兔毛改良毛笔是谁

文章插图
世传秦人蒙恬曾以兔毛改良毛笔 。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 , 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始皇 。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 。
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 。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 。有一天 , 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 。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 , 写起字来非常流畅 。原来 , 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 。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
人物介绍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 。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 。
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 。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 。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 , 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 , 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
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
扩展资料:


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 。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 , 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 。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 并不断地被改造、加工 , 并不是偶然的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 。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