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嫔妃位分


宫中嫔妃位分

文章插图
婕妤是汉唐后妃的品级 。
德妃是唐代后妃品级,妃分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四等 。
清朝的定制就是楼主所说的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虽然也有叫德妃的,但不是一个品级,只是一个妃的名称 。
唐朝的妃子位分排序:
1、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 , 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
4、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

扩展资料:



唐高宗龙朔二年曾改制,设置有:赞德二人以代夫人 , 秩正一品;宣仪四人以代九嫔 , 秩正二品;承闺五人以代美人 , 秩正四品;承旨五人以代才人 , 秩正五品 。
卫仙六人以代宝林 , 秩正六品;供奉八人以代御女,秩正七品;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 。咸亨二年复旧 。
唐朝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 , 受胡俗影响颇深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 儒家传统思想和女性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力大大减弱 。因而唐朝对后妃干政防范不严,唐朝后妃参与政治的愿望较为强烈,方式更为直接 。
身处深宫的后妃们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政治斗争,成者安享荣华富贵,败者或身居冷宫 , 或削发为尼,甚至失去身家性命 。也有后妃未参与政治活动却无辜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古代后宫妃嫔的职位表:
1、周朝
据《周礼·郑玄注》及《礼记·昏义》,相传周朝制度,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后为正妻,余为妃嫔 。后代帝王均有名目繁多的妃嫔 。
2、汉朝
西汉初,因秦之称号,称为夫人,次之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汉武帝时增加倢伃(婕妤)、娙娥、傛华、充依四号 。汉元帝再加昭仪,并规定以昭仪为妃嫔之首,相当于丞相 。
以下为倢伃、娙娥、傛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禄秩依次递降,无涓以下,相当于俸禄百石之吏 。更次者尚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禄秩更低 。
3、南北朝
南北朝时刘宋省夫人 , 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 。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 。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