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 二 )


在河南民间的部分地区,至今还流传遗存的两项古代风俗:第一件是民间巫婆、神汉的巫术 , 是用一个小桃木板,其上写“桃符”两个字,然后用红布包裹起来,他们就持此物走街串巷为人家驱鬼治病 。显而易见这是皇俗在社会上产生的恶劣后果 。
【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第二件是在河南部分地区遗存的除夕“三崇拜”风俗,这是从汉代民间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珍贵资料 。
当然,民间年俗文化并非与以帝王划线对立,历史上也不乏顺应民意的统治者和先进人物 。商汤不重“形”的创新 , 表明他注重除灾迎新传承理念 。西蜀孟昶“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被誉为首联,这如同年画的迎新题材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赞扬民间“革旧创新”的迎新春联,提出“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倡导贴春联 , 废弃贴门神,从而引起“载体创新”改革 , 首次用红纸取代了桃木板 。明朝李时珍作为医生著书立说,揭露皇家编造惑众谎言 。朱仙镇在北宋时期对抗皇家制约迎新风俗,另辟迎新年画阵地,这种后继春联的创新精神是朱仙镇人真正的荣誉所在 。
又是一年花红春草绿,又是一个欢乐中国年 。春节的风俗各地不同,春节的文化内涵丰富,现在就让我带你感受一下新年的气氛,一起走进年文化 。
久居京城的“老北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送信儿的腊八粥 。意思是说,每逢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又称腊八),就要过年了 。“腊八”过后,各家各户开始忙着置办年货 。除去准备吃的以外,就是要买些新衣服了 。有些人家还要蒸年糕、做炸食准备过年吃 。到了腊月廿三 , 家家户户开始大忙 。到了廿三,每天都有说法: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 , 或者是出门逛庙会 。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 , 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 , 过年那几天 , 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 。忙吃忙穿,忙洗忙涮 , 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 。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过年了 , 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 。春节期间 , 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秧歌队每到一户 , 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 。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