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是什么


瓢虫是什么

文章插图
瓢虫,别称为花大姐、胖小、红娘,为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 , 是一种鞘翅目瓢虫科且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常被用来以防治蚜虫、蚧、螨等害虫 。瓢虫的成虫体长约数mm至1cm , 体型呈半圆球状,脚与触角短小 。体色有黑、赤、橙、黄、褐色等艳丽的色彩,身体上的图样也会因为种类的不同而多变 。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 。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 。头常嵌入前胸中 , 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 。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
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 。
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 。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 。
与其它各科区别
①典型的跗节为隐四节类,第2节宽大,第3节特别细?。?节特别细长,第3、4节连成一体,细长,称附爪端节,自第2节的凹陷或分裂中伸出;一些种类第3节退化或与第4节愈合,因而附爪端节仅有1节;但在4节瓢虫亚科中,附节的第2节不特别宽大,第3节不特别细小,第4节不特别细长,构成4节式 。
②可见的第1腹板在基节窝之后有后基线,仅少数属不具此特征 。
③下鄂须末节斧状,两侧向末端扩大,或两侧相互平行;如果两侧向末端收窄,则至少前端减薄而且平截;但小艳瓢虫亚科的下颚须末节锥形、长锥形、卵形或圆筒形而向末端缩小 。
大多数瓢虫同时具有上述3个特征 。仅有少数类群只具备其中的两个特征 。
瓢虫是全变态昆虫 , 即幼期的形态与成虫完全不一样 。一生要经历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
卵:通常是卵形或纺锤形的,颜色从浅**到红**,不同瓢虫种类中,卵的长度025~200mm不等 。雌虫产卵时 , 卵通过雌虫的精子贮存器开口时才受精,这时精子通过卵一端的许多小孔(卵孔)进入卵内 。
幼虫:卵孵化后,爬出来的小幼虫会停在卵壳上,通常几个小时,至多一天,等待体表、口器等器官硬化 。随后小幼虫分散觅食 。通常有3次蜕皮而把幼虫分为4个龄期 。蜕皮前停止取食,用它尾部的肛器固定在基质上,头向下而蜕皮 。化蛹前 , 4龄幼虫不食不动 。如遭干涉 , 体可立起来 , 但有时未见有外来影响 , 它也可挺立起来 。有些人把这一时期单列为“前蛹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