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为什么是古今七律第一( 四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一联由以上的写眼前景转入抒胸中情 , 写得凝练而深沉 。“万里悲秋”与颔联“无边落木”相承,由落叶之景引起悲秋之情;“百年多病”与颔联的“不尽长江”相承 , 由岁月如江水逝去引起壮志难酬之感 。此联是诗人潦倒半生的生动写照 。“‘万里’,是说离家有万里之遥;‘作客’,指客居夔州;‘百年’犹言一生,又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悲秋的最重要的部分 。这短短十四字中含有八九层可悲的意思: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 , 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佳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谢,孤零零地独自去登 , 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 , 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性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 , 而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真是包括了无限的感慨!我们非常佩服诗人高度的概括能力 。”(肖涤非语)
诗人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 , 就开始携带家小由奉天先到白水,由华州往秦州 。乾元二年末,达成都,后由绵州泊梓州、阆州,大历元年(766)达夔州 。十余年间,诗人辗转流徒,到处作客,生活无着,备受折磨,穷愁潦倒,多病缠身 。“右臂偏枯半耳聋” 。(《清明》)“牙齿半落左耳聋 。”(《复明》)“卧愁病却废” 。(《客居》)“眼复几时暗”(《耳聋》) 。诗人耳聋、眼花、脚废,还有消渴症(糖尿?。ⅰ安》巍?nbsp;, 半身不遂等 。试想,一位“窃比稷与契” , 原想“立登要路津”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宏伟抱负的诗人,现在落到如此境地,又独自登台 , 面对苍凉萧条的秋景,其感慨若何!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把颈联的“内容补充得更具体、更深沉了 。这两句诗的含意十分丰富:久客他乡,则备尝艰难 , 这是第一层;艰难自然愁多,是第二层;愁多势必促人衰老,是第三层;艰难、愁苦、更兼衰老,使得诗人心灰意冷,潦倒日甚,是第四层;穷愁潦倒,需要借酒浇愁,却偏因病不能喝酒 , 这反而更增添了愁烦 , 这是第五层…… 。诗写到这里 , 戛然而止 , 好象意犹未尽 。诗人把此时的情怀描述得这样细腻,给读者留下思索咀嚼的余味 。”(张燕瑾《唐诗选析》)
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登高望远无病呻吟,它凝聚着诗人毕生艰苦追求而不遇的深沉的感喟,构成了一种雄浑、悲壮的基调 。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 。虽然这是一首人生悲歌,但却不是一味哀伤,而蕴含着一种壮烈的感情 , 读者依然能感触到诗人那种阔大的胸怀 。